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机关党建>机关文化

陈克鑫:绿满桃源——桃源县推进绿色发展见闻

来源: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 作者:陈克鑫  时间:2018-11-08 10:56:49

  绿 满 桃 源

  ——桃源县推进绿色发展见闻

  陈克鑫

  7月下旬,我和石成林、叶培民等几个当年常德的老同事、今日的退休老人,结伴到桃源参观考察,重点走访了沅江自然风光带、湿地公园、夷望溪、黄石水库等处。所见所闻感受到,桃源县委、政府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他们带领广大干群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已经内植于心、外化于行,收到明显成效。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沅江自然风光带。沅江流经桃源境内约99公里,故有“九九沅水”之称,自西向东注入八百里洞庭湖。我们站在船上看今天的沅江,江面开阔,漫江碧透,水质纯净,有“天下第一沅江水”之誉。两岸青山绿水,风光旖旎。

  悠悠沅江自西向东横贯桃源,数万年来生生不息地滋养着沿岸子民,被誉为桃源人民的“母亲河”。河道中砂石资源丰富,质量上乘,是上好的建筑材料。前些年来,沅江桃源段主干道及一、二级支流乱采乱挖无序开采、超岸线任意堆放砂石现象非常突出。至2017年底,沿岸砂石码头(堆场)达60处、砂石堆放存量达400万吨,严重破坏了沅江沿线的生态环境、防洪安全。

  今年以来,桃源县委、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指示精神,按照省市的部署开展非法砂石码头整治工作,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沅江作为长江八大支流之一,再次成为生态文明大棋局的重要落子之地。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桃源!从4月开始,打响了由县委政府领导、多部门联合发力的砂石堆场整治攻坚战。

  截至目前,县域内沅江主干道和白洋河、夷望溪、澄溪、大洑溪等7条支流均实现全面禁采,沅江主干道及一、二级支流沿岸已完成清场转场57处,转场率95%,设立警示牌130块,安装防护栏830米,砂石码头堆场复绿工作已到位80%。如今,沿沅江而上,防汛林木错落有致,两岸植被绿意盎然。不少群众感叹,“噪音变少了,江水变清了,生态变好了。”

  一江清水润桃川,两岸风光如画廊。7月24日,我们沿沅江而上,但见昔日的砂石堆场不见了,平整后的场地上,树苗长出了嫩叶,草籽吐出了新芽。新时代、新作为,山清水秀的桃源向世人展现出新的风貌。

  沅江自然风光带沿线景点众多,主要有艟舫晚渡、漳江夜月、绿萝晴画、梅溪烟雨、浔阳古寺、楚山春晓、渔村夕照等70余处。为盘活全县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沅江两岸景观景点,2017年5月,桃源启动了沅江自然风光带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全长59.2公里,两岸风光秀丽,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开发价值极大。

  为维护沅水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好湿地生物的多样性,2011年底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湖南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由此进行为期5年的沅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并于2017年通过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试点建设验收。湿地公园也是桃源县一块靓丽的名片。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前提和基础,是一个集湿地保护与修复、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湿地面积701.64公顷,占总面积的93.33%。湿地类型为:永久性河流湿地530.62公顷,洪泛湿地171.02公顷。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记录到的维管植物有63科130属154种。记录到的动物有;软体动物6科30种;鱼类9目15科99种;鸟类15目42科106种。重点保护动植物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樟树;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且列入IUCN名录中EN(濒危)1种,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分别为鸳鸯、黑耳鸢、雀鹰、普通鵟、斑头鸺鹠、游隼、红脚隼、白琵鹭、鹗、燕隼、IUCN名录NT(近危)1种,白颈鸦。

  我24日早晨在红军渡附近散步时已一睹湿地迷人风采。早晨6点左右,便看到不少居民在水流平缓的沅江游泳,参与者有男有女也有老有少,三五结伴游向江心再返回,有的边游边唱,边游边吼,十分开心快乐。岸上有人维护秩序,看管衣服、鞋子等。好一幅盛世乐游图。看来,湿地公园也是一个共有共享的民生工程。

  船过了凌津滩水电站船闸,就开始进入夷望溪。一条夷望溪,如青罗带串连了水心寨、钟鼓山、月亮岩、象山和十万亩竹海,可感“清溪涤尘,幽篡长啸”。据说夷望溪是桃花源外围景点中最美的景点,是常德十景之首。夷望溪水清澈透明,如同碧玉。两岸高山耸峙,神峰相逼,有的如狮子怒吼,有的如大象驮步,有的如灵蛇吐芯,有的如新月探云,有的如麒麟戏水……

  水心寨是夷望溪风光的标志性景点。它是夷望溪风光线中第一景。郦道元《水经注》载“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曰‘夷望’”,夷望山由此得名,也是从沅水进入夷望溪的门户。据说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曾在山上设祭坛祭告苍天,祈祷起义节节胜利。杨幺日日在山上读兵书,习武艺,果然打了许多大胜仗。因为杨幺在这里扎过寨,因此,得名水心寨。

  其次是夷望溪石桥。桥旁是夷望溪水电站。电影《女儿船》的拍摄就在此。更加突显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夷望溪山水甲桂林”这一美誉。

  夷望溪的另一骄傲就是千年古樟。就在大樟树村,传说它曾经化作一位美貌女子在江西吉安当过教书先生,因授业有道,秀才频出,被赞为“孔圣之人”;围绕着它左右各转三圈,就能实现心中的愿望。这些传说或信其有,或疑其无,都不重要,只当是民间的一个美好故事吧。但大树为这方水土赋予灵气,亦带来人气和财气。一棵千年大树自成一景,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要评级的话,我看至少是可以评个四星级的,比那些花一年半载或三五年人工打造的虚构的景观要真实、有价值。在这并不偏僻地方能保存这么一棵大树,说明桃源人是有眼光的。美国开国历史不长,有丰富内涵的人文景观不多,但美国的大树却保存得比较多,或都市、或乡村,或政府机关里,或著名学府内,到处都可以看到一棵棵挺拔葳蕤的参天大树。我到过的普林斯顿大学,那是校在林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我们过去随意砍伐了多少大树、古树、名树,那是犯傻啊!应该加强立法和执法,严禁乱砍滥伐,确实保护好已经十分珍贵的大树、古树。留住大树就留住了乡愁!

  7月25日,我们一行到黄石水库参观。我是第二次到水库,第一次是1989年8月 11日,陪老首长杨汇泉看黄石水库,那时他被冤屈“罢官”不久。来常德后想到当年挥洒过汗水和心血的桃源县看看,第一站就是黄石水库。那时水库水位为88.92米,库容4.4亿立方米。站在大坝远望,天水一色,十分壮观。我们乘船去慈利县龙潭镇看望他的一位老部下,来回3小时。船上凉风习习,但见蓝天、白云、碧水、绿浪、青山、翠竹,很能激起几分诗意的。我以汇泉同志的心境为题凑了几句顺口溜:“黄石泛舟寻故人,碧水映霞柳成荫。日月新开忆当年,山河重整赖党群。四面秀色绿江海,一杯清茶叹古今。莫道青山遮望眼,端坐船头看日升。”今天我们看到的水库仅蓄水2亿方,只占总库容的三分之一,缺少那种浩浩荡荡的气势。因今年来,全县累计降雨仅731.6毫米,比去年同期少250毫米,比历年同期少226.8毫米。

  黄石水库是常德市境内最大的水库,位于沅水支流白洋河上游,建于1958年,库区地跨常德市桃源县、张家界市慈利县,坝址在桃源县黄石镇。水库总库容6.02亿立方米。设计洪水位91.55米,正常蓄水位90米,正常库容4.58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是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地。

  黄石水库水源保护工作做得扎实。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艰苦努力和过细工作,水面已全部收回,彻底取缔了网箱投肥养殖,解决了库区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水质长期保持在II类及以上标准。我们在黄石水库乘船转了一圈,库水清澈,浪花飞溅,水鸟翻飞,千岛群立,好一个最佳的旅游景区。我们一行都说不亚于浙江的“千岛湖”。当然,我们不能忘记桃源县和慈利县库区农民为还一库清水,全部自行拆除拦网、网箱所承担的损失,做出的贡献。他们是美丽水库的建设者、保护神!当年,政府曾把网箱养鱼作为库区移民脱贫致富的成功门路,给予支持和鼓励。现在为拯救被污染的水库,还库一湖碧水,保护好饮用水源,也为灌区提供清洁水源,只能咬牙拆除拦网和网箱。不禁使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常德为官时写的一首《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桃源县地处湘西北,总面积4441.22平方公里,人口97.6万人,耕地面积144.78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25.5毫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5%,处处绿水青山。人行桃源,清风扑面,绿色盈眼。山水是绿的,庭园是绿的,田畴是绿的,马路是绿的,城镇也是绿的。这里的居民,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喝的是干净水,吃的是放心菜蔬,这本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但在有的地方却是一种奢求,因此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的追求。其实你不用去远方!使君若到桃源来,绿色食品任你尝,生态景观随你游,神情两悦不思蜀!

  (作者为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