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机关党建>机关文化

姜满珍:鸣沙山窝的植物们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姜满珍  时间:2018-12-29 10:24:05

  近期假日,前往“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的敦煌“孪生”美景休闲。

  第一次来到沙漠景区,导游说可以骑骆驼穿行,也可以坐电瓶车,还可以步行。我和几个朋友选择散步,消耗脂肪,最主要是可以细细观赏沙漠窝中少有的植物。一路前行,三方沙漠堆积如山,跌宕起伏,气势雄伟。只见一棵伞形大树矗立在金沙山脚下,学名叫旱柳,树皮暗灰黑色,主干有很多的裂纹,枝条柔软,树冠丰满。它是一种喜欢阳光,能耐寒冷、干旱的树种,抗风能力极强,常常用作庭荫树、行道树、公路树、防护树及沙荒造林。它的枝叶无论干湿都被牛、羊、骆驼当作“美味”呢?因为晚清重臣左宗棠,在他西进收复新彊时带领湘军一路栽种柳树,留下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的佳话,旱柳又叫左公柳。

  蹒跚十余米,能见到沙漠路两边种有些许植物,左边有人工种植的万寿菊,橙黄、金黄、淡黄,颇有“待到秋风泛来时,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盛况。游人纷纷站在菊花地旁边拍照,花和内地花没两样,但背景是四野茫茫的沙漠,它们要经过多少次狂风的肆虐和烈日的炙烤,还能有今日的“风骚”,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呵。万寿菊既可药用还可食用呢。和万寿菊齐排的地里还种了佛甲草,佛甲草可以忍受高温寒冷的恶劣气候,连续二十天不下雨也不会“命归黄泉”,天寒地冻之日休眠一下,春暖花开之日生机勃勃。万寿菊的田埂边种了好几棵绿玉树,又名光棍树。它没有叶子,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避免被干死的危险,枝条里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生长,虽然外表不美,但是非常顽强。

  继续前行十多米,能见到很大一片芦苇地,让我想起余亚飞的诗:“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在鸣沙山的山窝下之所以有这么一片野趣横生的芦苇地,全缘于月牙泉的水源呵,同时芦苇地又为月牙泉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栖息地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站在开满芦花的芦苇旁,让我联想翩翩,春天芳草遍地,夏日绿波万顷,秋季芦花满天,隆冬百鸟酣栖。无论何时拍下一张张美景美人图,都不知有多惬意!

  当我小心翼翼沿着景区工作人员制作的人工梯子,气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腰。蓦然回首,月牙泉就在山的左边脚下。四周水草丰茂,泉水清澈见底。喜欢植物的我,“五步并作三步”很快下山,近距离地靠近月牙泉。快到月牙泉景区,右边人工种植的植物群中,只见两株结满了红红青青果子的沙枣树,舒展在丛林中煞是美丽。沙枣树具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的特点,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还能为人类奉献甜美的食物,让我很是心动。看那月牙泉旁亭台楼榭的瓦楞上全被黄黄的“沙粒子”蒙上了一层,可以想象平时刮了多少次大风才会披上这么温柔的“棉纱”外套。四合院中长了两株桃树,树上也结了数颗桃子,“瘦瘦”的弱不禁风,果子身上还有伤痕累累的印迹,想必是大风肆虐的痕迹。

  出得门来就到了月牙泉边,两株参天大树立马进入了你的视线,它们是生长了一百多年的胡杨。很多人对胡杨的“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精神大为赞叹,胡杨主要是生长在沙漠,可与“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今天终于有幸目睹了它的芳容,心情难免兴奋。大家赞美它们为“沙漠英雄树”“沙漠守护神”“沙漠的脊梁”,它们对于防风固沙、调节绿洲、肥沃土壤、农牧业迅速发展都起到了天然屏障的作用,犹如一条绿色长城,紧紧锁住流动性沙丘的扩张。月牙泉边还有一种重要的植物,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又叫罗布红麻)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铁背鱼畅游在月牙泉里,七星草生长在月牙泉南岸,是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

  在鸣沙山窝欣赏了这么多美好的植物,感觉月牙泉就是鸣沙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芒”滋润了植物们的丰盈体态,让她们在严寒酷暑的沙漠中展示了姣好的容颜。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