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机关党建>机关文化

黄田:农具变迁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田  时间:2019-01-04 15:43:01

  

 

  黄田(苗族)

  20多年前我洗脚上田赴外打拼,2018年春节回绥宁老家,特意向姐姐询问现在的农事。姐姐眉开眼笑:“如今耕田基本不用犁耙,用拖拉机;插秧不用手插,用插秧机;收谷不用打稻机,用收割机;杀虫治病不用喷雾器,用无人机。”我听后感到十分惊叹,家乡的这些变化,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改革开放前,犁耙是农村最重要的农具之一。在农村,如果不会熟练扶犁耙田,就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农民,会被人歧视的。犁耙看上去简单,使用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是一种技术活。犁浅了,不利于插秧和禾苗生长;犁深了,翻出老底黄泥,耕牛拉不动,会损坏农具。此外还要有能耐驾驭耕牛。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家乡,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责任制,我家分到7亩多田,那年我17岁,高中毕业。父亲在镇中学教书,为省钱舍不得请别人犁田,因此我必须学会犁田。经父亲在田里手把手教导,我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但我家那头高大、彪悍、倔强的公水牛十分狡猾,父亲在旁边它会老老实实低着头往前走,一旦离开它就发飙,或瞪着铜铃似的大眼睛横眉冷对我这个缺乏威严的文弱书生,还不时用牛角撞我。一次,犁到一丘田的角落我叫它转弯,它偏朝前走,拉着犁辕蹦上了田埂,我越吆喝它跑得越快,我提着犁辕在后面追赶,累得气喘吁吁。我担心犁尖刺伤牛脚或折断犁辕。这头牛是我家和邻居共同购买和饲养的,刺伤牛脚延误春耕生产,后果不堪设想。牛拼命飞奔,直到犁尖插进坚硬的田埂泥土,才不得不停下来。这事至今我想起仍心有余悸。

  使用犁耙一天可耕两亩田,但十分辛苦。记得村里有户人家穷得响叮当,养不起牛,也没有犁耙工具,春天夫妻俩便干脆扬起锄头挖田,汗流浃背,一亩田要挖两天。

  进入新世纪,耕牛的价格越来越高,放养耕牛要花不少时间、精力和饲料,还不如买一台小型拖拉机。拖拉机越来越多,一天能翻耕十几亩田,马上就可插秧,让农民从慢腾腾而又辛苦劳累的牛耕岁月中解放出来,迈向了小康和富裕。

  姐姐说,以前插秧,一家人起早摸黑要花十天半月,个个累得腰酸背痛。如今,一个电话打过去,插秧机马上开到田里来,一天就基本完成任务;以前,打谷用斛桶,一天打不了几分田,后来置办了脚踩打稻机,一天可收割一亩多田,7亩多田要10多天才能收割回家;如今一个电话打过去,收割机很快开来,一天就轻松搞定;以前,稻谷收回家要挑到晒谷场晾晒,几千斤稻谷要半个多月才能晒干入库,碰到阴雨一个多月都晒不完,如今村里有了烘干机,几千斤稻谷一天就烘干了。记得高中毕业那年,为给水稻杀虫治病,父母给我买了个扁桶喷雾器,配上农药有10多公斤,背着在田里来回喷洒,喷一次农药要几天,有时还会农药中毒。种田真的好辛苦。姐姐兴奋地说,如今村里有人家买了无人机,喷洒农药两分钟一亩稻田,解决了人工喷洒不均匀、浪费及农药中毒等问题,真是今非昔比。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