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是世界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特征。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湖南位居“一带一部”特殊区位,生态、文化、民俗等旅游资源富集,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和旅游产业大省。2017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6.69亿人次,比2015年增长41.43%,在全国排名由第8位上升为第6位;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172.62亿元,比2015年增长93.18%,在全国排名由第10位上升为第8位。但当前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湖南旅游发展的短板和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产品供给结构明显不合理,不能满足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旅游综合效益不佳;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整体品牌形象尚不鲜明;跨界融合有待深化;旅游市场秩序需进一步规范。因此,为深入推动旅游强省建设,塑造“锦绣潇湘”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万亿产业,就必须全面创新全域旅游模式,积极探索以县域为基础、全域旅游基地为载体的湖南特色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一、以跨界融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开放度高,跨界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积极对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将湖南旅游业发展融入“五位一体”建设、“五化”发展战略,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脱贫攻坚战略,发挥旅游业在这些重大战略中的先行突破、融合融通功能。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将全省作为全域旅游景区来谋划和经营,把旅游规划理念融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改革旅游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实行“统规分建”。深入推进与其他行业领域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整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资源,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消费导向型旅游新投资新供给。重点培育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创建31个全域旅游示范区覆盖全省52个县市区,建设以县域为基础的全域旅游基地。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和《湖南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评估验收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荐申报工作,探索以县域为基础、具有湖南特色的全域旅游改革发展新路子。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快推进30个省级旅游项目,培育建设一批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加快“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完善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将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区景点拓展到全域,在全省范围强化民航、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实现从交通干线、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推进运输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二、以开放合作撬动旅游市场营销,全力塑造“锦绣潇湘”品牌
旅游业是天然开放的产业,其民间外交功能不可替代。近年来,湖南入出境游客保持持续强劲增长,入出境游客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接待入境游客从2015年的226.5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322.68万人,三年增长幅度42.46%,平均增速为19.36%。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从2015年的159.09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256.63万人,三年增长61.31%,平均增速为27.01%,在促进开放强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充分利用旅游业开放性、国际化特点,丰富对外开放内涵,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推进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为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开放强省作出积极贡献。强化区域合作。在省内以建立旅游合作联盟为抓手,实行统一规划线路、统一产品开发,统一宣传促销、统一监管服务,打造长(沙)岳(阳)湖湘文化旅游走廊、张(家界)崀(山)桂(林)旅游走廊和郴(州)广(州)旅游走廊,重点抓好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雪峰山、大湘南五大旅游板块建设。等加强与周边省市旅游区域合作,强化泛珠旅游大联盟、长江中游旅游城市群和湘鄂渝黔黄金旅游带合作,联合开发线路,联手打造品牌。强化整合营销。实施整合营销、全员营销,做到人人是形象,个个是名片。把旅游宣传统一纳入湖南整体形象对外宣传的总体战略,坚持政府宣传旅游形象与企业推介产品线路相结合,坚持面向旅游业界推广与面向公众促销相结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实现市场细分化、产品特色化、营销专业化和服务规范化。强化国际营销。充分利用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研究制定入境旅游奖励等政策措施,按照对接“五百强”的思路结伴合作,实施“湖南入境旅游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加强与境外主要客源地合作,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深入开展“锦绣潇湘”走进“一带一路”国家/直航国家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创新营销方式,结合洲际航线开通的契机,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支持省内有实力的入境游旅行社设立海外营销中心、组织联合促销活动,提升湖南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三、以改革创新重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合力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党政综合协调机制改革,推动成立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构建文化旅游综合产业综合抓的体制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按照大文旅的要求,整合职能,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强旅游业发展统筹协调和部门联动,各级旅游部门切实承担起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旅游规划与产业促进、旅游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旅游营销推广与形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与资金管理、旅游数据统计与综合考核等职责。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完善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投融资平台、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推广应用PPP模式。创新旅游金融产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民间资本在湘投资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吸引民间资本扩大旅游投资。积极对接港洽周、沪洽周、文博会等平台,继续推介湖南旅游投融资项目,改革传统项目推介模式,加快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重点项目投融资体系。创新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利益机制。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的各项建设都要兼顾居民和游客的利益。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体验社区、风土人情,提升旅游品质。同时,发动全民参与创建,提升居民旅游形象意识、热情度和包容度,提高居民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服务旅游的基本技能。扶持帮助当地居民发展旅游企业、开展旅游经营、参与旅游从业。坚持旅游成果全民共享,探索科学分配旅游收入模式机制,防止老板发财老乡发火现象,形成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包容共生局面。
(执笔:黄得意)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