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是万里长江的一颗璀璨明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经济带中特色鲜明的组成部分。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给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深刻认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意义的高度概括,需要深入理解、深刻认识。
深刻认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长江考察、主持会议,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形势任务、发展理念、目标重点、方法步骤作出明确指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韩正等也多次亲临长江经济带考察调研。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打造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覆盖包括湖南在内的沿江11个省市。中央成立以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为组长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受到空前重视。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是一般的经济发展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站位问题。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态度问题、认识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态度问题、认识问题,而是关系到是否坚持“四个意识”、是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大原则问题。区域内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一定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高度,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传导压力、积极作为,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区域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深刻认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仅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一是关系到全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长江经济带幅员广阔、资源丰富,是经济实力雄厚且增长潜力巨大的区域,可谓中国经济的命脉和脊梁,对新常态下全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支撑、带动作用。二是关系到国家的转型发展。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对全国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关系到我国的更大开放。作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将进一步打开长江东西“两口”,方便长江流域溯江而上、沿江而下、走向世界,有助于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深刻认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万里长江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腹地穿过,八百里洞庭凭“三口”和城陵矶吞吐长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最直接、最现实、最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湖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作出了《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制定了《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采取了多项专项行动。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认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不要发展了;或认为加大长江开发,不付出环境代价是不可能的;或认为长江流域范围广,环境保护欠账多,资金短缺,污染治理难度大,流域联动难协调。亟待尽快端正思想,统一认识,增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增动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作贡献。
二、全面把握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总体目标要求,找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据此确立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我们必须站在全面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目标要求的高度,找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位置。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生态大系统中的“双肾”之一。“生态更优美”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要求之首。洞庭湖与鄱阳湖被称为长江生态保护之“双肾”,其中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接荆江“四口”,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入湖径流量为长江中游径流量的46%,是长江蓄洪补枯的重要调蓄湖泊和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宝库。是否保护好洞庭湖生态,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影响深远。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大系统的“肾功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责无旁贷。
洞庭湖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交通更顺畅”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长江黄金水道贯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湖南“四水”流域相连,构成纵横水网,通航里程近5000公里。岳阳城陵矶、霞凝、常德、津市、益阳、南县、沅江等内河港口,年吞吐量达2亿多吨。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洞庭湖水网,还可与京广、焦枝、石长铁路,京广高铁,京珠、沪昆、杭瑞等高速公路纵横贯通,与境内机场互通,成为长江黄金水道上水、陆、空立体交通的重要节点,直通港澳台,走向全世界。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腹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拥有6万多平方公里面积,2000多万人口,是“鱼米之乡”“天下粮仓”、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拥有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有岳阳、常德、益阳等中等城市和200多个中小城镇,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资源,可为中部城市群发展提供有力的腹地支撑。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黄金经济带”上的“聚宝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滞后,属于发展不够充分的地区,也属于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在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争取重大项目、引进领军人才、扩大融资渠道,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人才、资金的新洼地,成为黄金带上的“聚宝盆”。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湖南连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长江干线直接相连,是促进全省参与长江经济带分工协作、融合发展、链式发展和集群式发展的接收区、传动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为湖南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正确处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五个关系”, 全面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全面提升自身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整体谋划中,生态环境保护是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谋划中,保护好长江干线和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确保长江干线和洞庭湖生态优美,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又是重中之重。努力争取国家环保、水利、林业、农业等重大项目投资和有关财政补贴资金。科学规划能与国际接轨的有关生态环保项目,争取境外资金。引导辖区企业自费解决本企业的环保问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捐资新建公益性生态环保项目。加大地方财政生态环保建设的投资比例。鼓励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投身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公益事业。
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借助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绿色、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要求,利用先进生态技术,培育发展资源利用高、能耗排放少、生态效益好的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数字农业、观光农业,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绿色物流和生态旅游,全面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大力推进城镇生态化。对现有城镇进行生态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城市绿化率,扩建城市绿心。清理城区的污染企业和黑臭水体,治理好城市周边的河流、湖泊,营造城市周围河流、湖泊景观带。建设城市周边生态涵养区,科学处理城市垃圾和城市污水,发展利用再生能源,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创建生态小城镇和生态村庄。发展壮大“大(岳阳、益阳、常德)—中(各县城)—小(各乡镇)—村庄”相结合的具有洞庭湖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群。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大胆尝试生态产业化的实现途径,探索总结生态补偿机制、碳权排放交易、水权交易、林权交易等生态产品的市场运作方式,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水平,把长江水道变成黄金水道,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正确处理“整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实行多规合一,分步实施,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既要做好整体谋划,又要坚持久久为功。因地制宜,实行多规合一。区域内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多规合一,既要对接精神、落实精神,又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制定好年度实施计划。区域内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制定的多规合一的整体实施计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目标和具体项目,落实到单位、到负责人,实现年终责任制考核。一张蓝图干到底。各级的年度实施计划要根据总蓝图的要求,逐年编制、滚动实行,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
正确处理“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对产能过剩、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对有资源、有市场、有潜力的传统支柱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改造升级,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高质量、高效益的转型,实现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有机嫁接。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在新材料、生物制品、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装备、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中,努力找到突破口,培育引进骨干企业,培育引进领军人物,努力占领中、高端位置,在某些方面争取成为领跑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形成新的循环经济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和循环经济区域。对已初具规模的循环经济园区,进一步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高起点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化的新跨越。
正确处理“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整体棋局中的一颗棋子,洞庭湖既要发挥棋子的作用,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又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局中,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全面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洞庭湖是人类的“基因库”,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要借助长江共抓大保护,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的强大动力,下大气力保护好洞庭湖,为长江生态走廊留下一块最具特色、最为优美的生态宝地。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全面融入长江黄金水道立体交通带建设。充分发挥在长江黄金水道立体交通走廊中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建设好城陵矶港,畅通城陵矶港口与湘资沅澧等内河港口、与“京广”“蒙华”铁路、“京港澳”“杭瑞”高速公路、境内机场及黄花国际机场实现无缝对接。把城陵矶港打造成湖南江海连运、水陆空立体交通的中心枢纽和长江立体交通走廊上的重要枢纽,全面提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交通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长江“黄金经济带”发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一定的工业基础,突出功能定位,形成经济特色,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分工协作中稳居一席之地。既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的产业链和集群式发展,又要及时捕捉信息、掌握动态、优化环境,力争在长江经济带的新上重大项目中,成为基地和重要布点,努力把洞庭湖区域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在长江经济带上建成一个美丽富饶的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腹地”优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主动接受、争取城市群的辐射和公共服务产品的延伸,为中游城市群发展提供优质农产品、劳动力、物质资源供应、工业消费品市场。同时,大力促进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群的发展,主动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分工协作,形成具有实力的“腹地经济”和各具特色的中小生态城市群。充分运用“东西两口”,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充分运用“一带一路”、长江“东西两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参与进出口物流的分工和协作,提高国际航运的份额。加强出口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产品出口渠道和国际市场。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对接国际生产链,参与国际分工协作。进一步运用好直通港澳台的“南口”,扩大向南开放。通过参与“一带一路”“长江两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提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