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机关党建>机关文化

尹振亮:纸炮炸响的年味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尹振亮  时间:2019-02-11 10:18:43

  

 

  尹振亮

  纸炮啪啪响,过年就不远,门前红纸紧(厚),新年好运行。在我的家乡,一直都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

  纸炮就是鞭炮。家乡人每到过年时节,宁可少添新衣少喝杯酒,也要图个吉利,搞些响动,多些热闹。于是乎,家家户户都从圩场商店挑回一捆捆、一扎扎的纸炮。

  年少时,我家里穷,父亲不到大年三十,绝不会买纸炮回来给我们玩。别人家的小孩过了腊月十五,小口袋里就揣着花花绿绿的小纸炮,拿着一盒火柴,三五成群地在村头嬉戏。年纪小的,他们把纸炮插在路边的烂泥堆上,点燃后把烂泥巴炸成一个“弹坑”,溅到脸上、身上还哈哈大笑;年纪大点的则或把纸炮点燃后抛到别人头顶,或把纸炮点燃后丢到别人后脚跟,吓得人家心惊胆战。此时此刻,我好羡慕,渴望自己口袋里也能塞满各式各样的小纸炮,开心地在玩耍。

  在我老家有一条河,名叫花溪河,从东至西扭动着淌来,溪流的两岸有很多的山泉水井,昼夜不停地给溪河灌水。在一些河面较宽敞的地方,河里长满了水草,水草中常可看到活鱼戏水。新故相推,随着河水流淌,我们这些村里娃的胆识也在陡增。每年到了春节前后,便邀集几位小伙伴,带上手指粗或镰刀把大小的纸炮,提着铁桶,挂着渔网,叼根香烟,赶到村口的河堤上炸鱼。用纸炮到河里炸鱼,得有“技巧”,纸炮点燃后需掐算时机,纸炮塞进水中早了,引条会被水浇灭,成为“哑炮”; 纸炮塞进水中迟了,还在空中就炸开了。只有等纸炮沉入水中一两秒钟再爆炸,才能让河底的鱼儿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乖乖地浮出水面举起白旗“投降”,成为山村百姓欢心过年的“下酒菜”。

  记忆中,有好些年的春节,我们都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

  离我家走路不要一根烟久的地方,有两个上千口人的村子,盘踞在花溪河的两岸。一个叫花田村,一个叫花塘村。据说他们同姓不同宗,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两村群众尽管只隔着一条十多米宽的小河,可恩恩怨怨难解开,长时间不通婚、不通路、不通商。不知从啥时候起,相隔不到百米的两村村民,每年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直到新年初一早晨,均要展开一场难分胜负的“纸炮战”。

  那年正月初一,我们几位发小吃过早饭,便蹦蹦跳跳地赶到花溪河岸。还没走近现场,空气中浓郁的硝烟味就扑鼻而来。靠近“激战”现场,只见穿着一新的花田村和花塘村群众各自站在河岸上,正用鞭炮展开“战斗”。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各自提着一袋的纸炮随时准备出击。鞭炮声刺破天穹,钻进耳孔。飞舞在花田与花塘两村群众间的鞭炮,拖着长长的尾巴,像战场上的炮弹呼啸而去。河岸两边,铺满了一层红毯子似的鞭炮纸。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村里的这些老规矩也在慢慢地改变。

  去年春节,我又去了当年的花溪河“战场”,河岸两边已护砌成风光带,河上架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桥下的河水正舒畅地向西流去。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