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年节像一块磁石,散发出独特的吸引力,拉拢他乡与家乡行距,回家过年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心底最热切的向往。
城市的流光溢彩和车水马龙并不能代替乡村的年味。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一诗里,早就把宋朝人过年的习俗写得有声有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小时候热切地盼望过年,男孩子最大的喜悦莫过于能燃放爆竹。乡村大年三十的夜空,爆竹“乒乒乓乓”彻夜不停,漆黑的天空迸发出绚丽多彩的美景。
乡愁或许就是初心。
年少不知愁。读纳兰容若的词,总不明白这一大清帝国的军旅才子,家世显赫,又是清廷一等侍卫,常伴帝皇身边,诗剑风流,令多少人羡慕!离开故乡才几天,他就吟出了流传不衰让后人不能忘的乡愁词章:“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现在才明白,乡愁和一切功名利禄无关。不论士农工商,帝王将相,内心总有思乡情结。
乡愁是什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乡愁是一幅画,画着故乡的一草一木,画着故乡的山山水水,画着袅袅炊烟牛羊晚归,在鸡鸣狗吠里听家乡花开的声音。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就是家与国的血脉亲情。
乡愁还是一首歌,朴实无华的乡村住着淳朴善良的乡民。
小时候乡村穷,年味却十分隆重,农民平时省吃俭用地积攒,新衣新鞋都留在过年穿,要呈现一派崭新的样子。那时候,乡村人外出,有很好听的一个名字“搞副业”。大凡春耕生产劳动力是不离乡的,等到稻粮熟了,粮仓满了,男人们趁冬闲结伴去外面打打零工挣些钱回家过年,女人们则带着儿女在家,用五谷杂粮把鸡鸭鹅等家禽养得膘肥体壮的。每家每户都圈养着生猪,地里蔬菜瓜果满园,那是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腊月来临,“搞副业”的乡亲们陆续回家过年了,乡村的年味就越来越浓重,热热闹闹的年节就像歌一样飘出农家人的幸福:二十三祭参干,二十四祭灶神,二十五推豆腐,二十六杀啾啾,二十七杀鸡鸭,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大团圆。
年味和乡愁,在游子的心中呼唤,还是回家乡过年吧。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