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如此静谧却又热闹非凡,绿满山原白满川,千里万里杜鹃啼。9年前,弥留中的父亲就是在这样满目春色中回到了故乡。
往日沉寂的山村突然忙碌起来,乡亲们有的倾巢而动,有的结伴而来,与父亲告别。
他们的名字我一一铭记于心:对面高树弯堂兄志祥、德坤昨晚就抬担架来迎接父亲,彻夜未眠。父亲7兄弟,在老家他硕果仅存!他送走了兄嫂弟媳,两次主持修订荷塘王氏族谱。族中大事都请父亲裁决。鸭鹰巢的堂兄们提着母鸡,携着鸡蛋,高树弯的堂嫂们一早提着补药和礼品赶来,大家未语泪先流。母亲在医院憋了50来天,有太多的委屈,太多的悲伤要向亲人们倾诉,于是,大家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说到伤心时大家哭作一团,说到父亲在医院像小孩一样,一会儿拉屎拉尿,一会儿要吃红烧排骨,一会儿要喝最甜最甜的水时,大家又忍不住笑作一堆。
令人感动的是堂嫂香芝。前年堂兄过世,她随女儿去湘潭常住。可她天天喊着要回老家,她说,堂兄故去,生产队好多人帮忙,她欠了邻里乡亲很多人情,一日不还死不瞑目。父亲不好,她天天关注,听说父亲从长沙回来,她一刻没停就赶了回来,每天一清早就扫屋子,烧开水,帮忙接待客人,却又不愿吃饭,无声无息地做着事。
下屋邻居不约而同赶了过来。荷叶陶家湾,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啊,自古以来这里开店铺,做生意,人来人往。最兴旺的时候有近100号人,多么热闹、多么繁忙的一个大屋场。可现在6个大家庭,老人大部分过去了,下一辈大多读书、创业在外。现在矗立着8栋大房子,只住了不上10人。
彭桂英老公故去多年,她随儿子在甘肃开厂,闻讯竟千里迢迢赶回来。她哭着来看“凤满满”,说父亲一直非常乐观,总是喊她喝茶笑谈。然后就不声不响地抱薪烧火,扫地倒水,忙个不停。老干协会的陈主任来了,他早年得了重疾,经常咯血,这几年他深得保养之法,不生闲气,注意养生,加强锻炼,年逾古稀还脸色红润。父亲经常和他们探讨养生之道,80多岁还徒步攀登双峰最高峰,编写《健康长寿秘诀》一书。
生产队其他屋场的乡亲一一赶来。甘冲湾的贺队长来了,77岁的老村书记来了,他们一个个掩面而哭,一再说,父亲是个好人,从不和人闹意见,几十年伙伴还没有做够,要来世再做好邻居。
一位30年前在下屋裁缝店学徒的女孩闻讯赶过来,她提着鸡蛋,泪水涟涟说,那时家里穷,经常没饭吃,父亲常喊她吃饭,不让她挨饿。父亲竟然难得清醒了一小会儿,无力地和她握了下手,很清楚地喊了一声“谢谢”。这是父亲昏迷以来唯一和外人说的一句话。数十年人间交情,从此断绝矣!
夜幕降临,暮霭四合,忽然听到犬吠。不经意抬头一看,白发苍苍的岳父气喘吁吁地出现了。由于我与老婆自由恋爱,事先没经双方父母同意,岳父从来没有登门过。一年多来,岳父一直生病住院,很少下床。听说父亲弥留,他急匆匆租车赶来与父亲见最后一面,可父亲已经昏迷不醒 !我忍不住热泪长流。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日子,父亲即将远去。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粮食先进工作者,曾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后来他急流勇退,蛰守乡间,不辍劳作,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几十年沧海桑田,原来人丁兴旺、热闹非凡的乡村如今却人去村空,日渐清冷。父亲的归去,让大家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赶来,一起回顾过往的温馨岁月和艰难时光,仿佛是一场难以割舍的人生的盛宴!
又是一个清明如约而来,当年与父亲告别的乡亲有的已追随父亲泉下做伴。青山依旧,生死常事。而那浓浓不舍的故乡之情,多年邻居做古亲的情谊,岂会在岁月的风雨中凋零?只要有明月青山,就会有脉脉乡情永相流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