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跟“铁路走出去”步伐,在共商共建上谋求合作,在融合创新上多点发力,汇聚起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国际同心圆。
一、在“合”字上下功夫,力求政校企同心同向
在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走出去”的路上,企业和院校各有所长,只有抱团发力,才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高职业院校国际化水平 。借项目合作。牢牢把握轨道交通产业带来的全球性发展机遇,主动对接政府国际援助项目,参与商务部计划援建埃塞俄比亚铁道大学建设可行性论证工作,设计职业教育学院建设方案;协办商务部组织的“2015年发展中国家铁路规划建设与管理研修班”,接待来自泰国、肯尼亚、巴西等亚非拉10个发展中国家的交通部、铁路局的26名铁路官员来校研修,签署了多部合作协议。今年年初,学院选派了14名学生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参与轨道交通文化交流培训项目,实现了学生国际培训实习新的突破。与校企同行。根据轨道交通产业链国际人才培养层次的需要,学院被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斯巴顿大学、吉隆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指定为国际办学合作院校。从2016年开始,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学院为肯尼亚蒙内铁路开展了三个批次的培训工作,共培训外籍学员300余名,包含铁道机车(内燃)、铁道信号、铁道运输等专业的十余个工种,培训学员均为肯尼亚当地专科及本科毕业生。学院与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共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中心,签订了一系列海外铁路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师资培训、师生互访、留学生互派等项目。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走出去”路径,学院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等轨道交通企业装备输出为契机,通过产教融合与目的地国家开展合作办学。从2016年9月份开始,在校内为马来西亚国际铁路总公司(KTMB)、马来西亚MYRA公司、马来西亚吉隆坡捷运轨道学院、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等进行职业培训,目前已培训9个批次,培训学员近200名。结联盟为伴。联盟同心,丝路生金。近年来,学院积极加盟各类轨道交通国际教育联盟,主要有“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等。通过参加或承办国际性会议和活动,拓宽视野,积累资源,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组织策划能力。
二、在“融”字上做文章,力求产教文互融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在推动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中,应该同时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互鉴,实现民心融通。寓职教标准有法。输出中国标准,弘扬“大国工匠”精神,让世界感受到中国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目前,学院与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泰国斯巴顿大学等多个大学开展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为马来西亚铁路培训学院等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方案8套、职业教育课程标准48门、实训方案12个、代采购实训设备100万元。这些标准和方案已广泛应用于马来西亚铁路培训机构和相关高校。融产业发展于形。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提供技术技能服务,增加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积极配合西南交通大学开展了“商务部计划援建埃塞俄比亚铁道大学建设可行性论证工作”和“肯尼亚铁道培训学院”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马来西亚铁路总公司开展动车组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帮助设计并代为采购中国制造的教学设备,外派专业骨干教师开展实地实训教学项目设计和教学督导培训等跟踪服务。受邀参加制定肯尼亚蒙内铁路运营公司客运、货运规章以及列车员、货运员等作业标准,提出的意见和标准均被蒙内铁路采用。润传统文化无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新时代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高职院校应有之义、应尽之责。学院培训中开设毛笔书法、太极拳、茶艺、剪纸、京剧花鼓戏欣赏等国粹课程,让学员切身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培训的肯尼亚首批铁路列车员中有10人参演了201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同喜同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推动了文化交流与合作、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
三、在“新”字上求突破,力求同心圆越画越大
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高质量、长远性发展要牢牢把握的三个关键。理念创新把方向。理念是创新之魂,作为背靠轨道交通产业的特色高职院校,我们提出了“重点走好两条钢轨、重视走出两条钢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发展战略。在“三走”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走出国门的办学经验,总结形成了“借船出海”“结伴而行”“质量护航”的理念,成为了轨道交通职业院校走出国门的“探路者”。机制创新强实力。一是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学院在与相关企业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积极突破体制、机制、政策障碍,探索了“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产权各自所有”的“四共一各”产教融合新机制。通过这一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共建了业内一流的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目前,学院正以此为基础,与国内外有关高校积极筹划共建“轨道交通国际共享实训基地”项目。二是创新外事管理机制。学院采取“集中管理、综合促进”的方式,专门成立“继续教育与国际学院”并将外事工作并入,既能将国际教育工作高效集中管理,又能发挥原继续教育学院所具备的培训项目运作能力,从国际职业培训入手开启学院国际化航程;同时,学院对国际项目加大激励力度,并开展人事及分配改革,将国际教育纳入职称评聘、课时薪酬发放、专业负责人选拔等指标中,综合促进教师向国际化教学转型。三是创新师资培养机制。学院通过“五培一储”模式,开展国际师资培养工作,即学院自培、大学培、国外培、项目培、企业培、小语种师资储备。学院定期选派专业青年教师赴西南交通大学开展双语教学学习,派出师资赴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马来西亚进行培训。从2016年开始学院开展“双语”师资选拔认定工作,并多次开展双语教学竞赛,不断促进专业老师英语水平学习提高。2018年近30人在国(境)外组织担任专任教师工作。模式创新添活力。学院国际办学拓展深化的过程,是一个办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从“走出去”派遣教师赴肯尼亚为蒙内铁路开通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到“接进来”开设马来西亚铁路公司(KTMB)培训师培训班、招收泰国留学生;从“点对点”与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共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中心、与泰国斯巴顿共建“东盟(泰国)铁道学院”,到“结成面”成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一带一路教育联盟等首批成员单位。学院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国际同心圆正向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延伸。
(作者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