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近年来,长沙银行紧紧围绕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定位,牢牢把握服务产业发展的方向,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数字化转型之势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曾有报告统计,全球前1000强的大企业里面,67%已经把数字化转型定为企业级战略。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借用阿里的一个说法:“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也就是数据驱动业务发展,这是数字化转型很好的一个诠释。
长沙银行在过去的发展中,依靠自身优势,深挖本土资源,坚持战略定力,取得了高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而如今,在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传统对公业务萎缩、零售业务高速发展、物理网点发展瓶颈、移动渠道快速发展、长尾客户运营、精准客户洞察、智能客户体验、资产质量管理等问题的挑战。世界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在最近的研究分析报告中指出,数字化时代用户消费行为和业务形态不断变迁,如果银行不积极应对,到2025年,五大零售业务(消费金融、按揭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零售支付、财富管理)中10%-40%的收入将面临威胁,20%-60%的利润将消失。国际领先的外资银行平均每年投入税前利润的17%-20%用于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不是赶时髦,而是战略大事,势在必行。长沙银行面临同样的挑战,需要二次创业,数字化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数字化转型之策
长沙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行中坚持“移动优先、数字驱动”,通过大规划、小场景、敏捷迭代推进数字化转型。
系统大升级。稳定的核心是数字化转型迈出的第一步,2018年长沙银行顺利完成了核心系统的“换芯”工程,今年将要完成新数据中心建设,更加完善的异地多活部署和容灾体系将能更好地为业务连续性保驾护航,而业务连续性正是客户体验的第一要素。
组织大优化。持续推进“敏捷转型”,注重“速度”和“灵活性”,不断迭代探索,不断加速创新。一是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敏捷交付方式,改变过去僵化的项目制研发体系。二是业务与技术融合,成立为业务服务的专属部落和团队,目前已经建立了六大技术部落,全力对接支持业务发展。三是建立跨条线和机构的业务敏捷团队。打造“大平台、小团队”,建立敏捷高效的产品团队、保障有力的中台团队和快速反应的市场团队。
体验大提升。进一步明确新增业务移动优先,线上线下一体化,在业务及研发资源上重点保障。从三个层面全面提升客户极致体验,首先,引入行业先进移动平台,全面提升移动端在各种复杂环境的可用性;其次,针对线上、线下交易流程进行全面评估,优化核心客户旅程,更加极简、智能、高效;最后,利用数据中台AI(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客户实时交易行为分析,以不断改善客户体验为导向提升体验。
数据大运用。从技术能力(大数据计算平台+AI)、应用能力(面向场景)和数据治理(工具+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双数据驱动模式:加快建成投产大数据智能营销平台和大数据智能风控平台。建立数字化管理工具,以数字化看板实现可视化管理,提升总分行、条线间的联动效率,以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实现对战略目标的持续迭代。
平台大创新。着力在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智慧系列建设强化的基础上,建立开放银行平台。依托长沙银行优势资源,在智慧园区等专项领域打造开放生态体系。聚焦专项领域,将金融、政务、企业管理等各相关行业优秀API(应用程序接口)服务商进行整合,共同打造一个以开放API为特征的生态圈,为合作伙伴提供一揽子服务。实时把握金融科技发展大势,采取联合创新、合伙人、云化服务等多种方式保持对新技术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在一线城市设置分中心,吸引优秀人才,并将科技创新作为分中心主要目标,做好试验田。
三、数字银行转型之效
通过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长沙银行经营发展稳步推进、超出预期,2019年上半年,全行实现营业收入81.58亿元,同比增长26.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72亿元,同比增长12.02%;资产总额5781.06亿元,较年初增加514.76亿元,增幅9.77%;吸收存款3678.53亿元,较年初增加266.50亿元,增幅7.81%;贷款总额2348.49亿元,较年初增加304.46亿元,增幅14.89%;不良贷款余额30.36亿元,不良贷款率1.29%,与年初持平,各项监管指标达到监管要求。
服务中小能力得到提升。坚持开放共享,对接商事制度改革,合规使用税务、征信、工商注册等公共数据信息,引入大数据风控技术,创新税e贷、银e担、房e贷、政采贷、科创数据贷产品,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6月末,全行表内3000万元以下中小微投放余额达到259.54亿元,比年初增加38.86亿元,同比增长17.09%,其中1000万元以下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92.02亿元,比年初增加32.37亿元,同比增长20.28%;全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48.7亿元,比年初增加42.32亿元,同比增长8.36%。
服务民生能力得到提升。坚持融合创新,围绕医疗、教育、出行、城市生活等民生服务领域,全力推进智慧金融一体化增值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服务医院19家、服务学校430所、服务智慧出行项目近10个;采用大数据建模构建客户画像,推出了房抵贷、秒贷等数据贷产品,助力消费升级、安居筑梦。积极推进智慧生态圈建设,目前长沙银行网络金融客户接近500万户,生态圈商户将近10万户,为居民群众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服务。同时,大数据主动对接社保、公积金、医疗、教育、商户等民生服务,实现了对服务明细信息、缴费信息的实时在线查询,有效对接风险控制平台,维护安全、可靠的市场交易环境。
服务产业能力得到提升。一方面夯实基础产品,拓展线上渠道业务范围,相继推出票据池、委贷资金池、跨行资金池,结构性存款、灵活定价存款、企业e钱庄等产品;另一方面,以产业园区及园企为服务对象,构建“互联网+”公共服务的产融结合平台,通过金融科技将金融服务嵌入实体经济价值链,形成政府、企业、金融和企业服务商四位一体的共享园区生态圈,未来将对全省144个园区全覆盖服务。同时,围绕湖南“二十二条产业链”以及各地州市优势产业,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延伸产业链上下金融服务,今年上半年累计为各产业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超过100亿元,累计服务上市公司77家、拟上市公司13家、新三板上市公司131家、上市后备公司175家。
四、数字化转型之难
数字化转型不是某个局部的治理,而是全面的变革,涉及组织架构、创新文化、基础技术、业务创新以及投资等领域。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将某个业务、某个产品实现数字化,而需建立快速吸收新技术及商业模式、快速自我创新的机制及能力,形成一个优秀的自组织、自创新的生态,并在转型过程中、持续变革中具备不断自我进化的能力。当前长沙银行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困难。一是在生产好数据方面。仍然存在手工处理效率低、线上化薄弱、流程优化、数据整合、客户信息治理等问题,体现了我们机器商的不足,尤其在打造全新数字化的金融商业模式方面创新不够,能力不足。二是运用好数据方面。今年以来,长沙银行在经营分析、营销支持、风险控制等领域开展了数字化运营、网点画像、智能营销以及实时风险反欺诈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一切数据业务化的道路上,依然存在客户画像能力不足,营销及风控领域数据驱动力度不够,客户旅程数字化运营能力不强,客户体验可持续管理薄弱,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在做好保障方面。敏捷转型和创新文化的修炼,建立快速响应市场、快速创新的组织架构,中台赋能前台需要更多的制度、文化的支撑。这方面我们的敏捷团队和文化建设刚刚开始,还需不断完善;IT基础设施和数据整合能力、数据高效处理能力、数据高级分析能力的修炼。长沙银行在完成新核心系统上线后,在IT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进步,但在大数据能力建设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五、数字化转型之思
识势而动,顺势奋发。长沙银行数字化转型将围绕“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立足服务智能化和能力开放化两个方面,实现金融科技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聚焦智能化服务。借助AI(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以客户为中心,着眼于群众生活、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全面推动客户端到端旅程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化渠道、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服务、智能化风控。持续完善客户精准画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增强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结合客户群体和金融场景,搭建智能化的风险决策引擎,做好客户信息保护,强化网络安全风险管控。聚焦开放化能力。以开放的思维和心态,持续进行银行金融能力的输出,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为广大客户群体的生产生活、创新创业金融赋能,切实提升客户的获得感、体验感。树立数字化运营思维,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探索新的经营和服务模式,为服务地方发展、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居民提供更优的服务。
总之,长沙银行将通过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成为高度融合的银行、收放自如的银行、知己知彼的银行、无处不在的银行、不仅仅是银行的银行,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湖南产业发展和全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长沙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