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决策参考>调查研究

刘志仁:对标先进找差距 借势借力谋发展——郴州与广州深圳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刘志仁  时间:2019-09-24 15:28:03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州、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两大重要核心引擎。郴州作为距离广州、深圳最近的内陆省份城市之一,对标广州、深圳,正视差距、分析优势、借鉴经验,找准对接契合点,寻求融入突破口,是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正视差异性:郴州与广州深圳相比存在明显梯度差距

  郴州与广州、深圳相比,无论是城市影响力、经济实力、发展活力还是要素吸引力等,都存在明显的梯度差距。差距不可避免,差距就是潜力。只有正视差距,摆正位置,借鉴经验,瞄准标杆,找到发力方向,才能努力实现换道超车。

  城市影响力。从城市规模看,郴州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0万,全市城镇化率54.9%;广州、深圳是广东省的“两大”龙头城市,都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世界一线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常住人口均超过1000万,广州城镇化率86.38%、深圳城市化率达100%。从战略地位看,郴州作为湖南的“南大门”,是“一带一部”的重要节点;广州、深圳是沿海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两大重要核心引擎,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从交通条件看,郴州是联通粤港澳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城市,京广铁路、京港高铁、京珠高速公路及复线、岳汝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陆上交通网络较为完善;而广州、深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海陆空等立体交通均很发达,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经济实力。从总量看,2018年郴州地区生产总值2391.9亿元,广州22859.35亿元、深圳24221.98亿元,郴州仅为广州、深圳的10%左右;郴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8亿元,广州1632.3亿元、深圳3538.41亿元,郴州仅为广州的13.3%、深圳的6%。从质量看,2018年郴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482元,广州155491元、深圳189568元,不足广州、深圳两市的三分之一;郴州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仅占67.8%,而深圳、广州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分别达81.9%、80%。

  产业竞争力。郴州三次产业结构为8.5:45:46.5,对经济具有支撑作用的主要有色金属、能源、烟草、商等传统产业,其中有色金属是唯一的千亿产业,但总体产业链处于低端。广州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98:27.27:71.75,形成了汽车、石油化工、电子、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圳三次产业结构为0.1:41.1:58.8,主要有金融、物流、文化、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等现代化产业,均是增加值过亿元的产业,其中金融业突破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突破8000亿元、 先进制造业突破6000亿元。

  开放活力。2018年郴州新批外资项目72个,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19.1亿美元;广州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376个、增长120%,合同外资金额399.59亿美元、增长200%,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6.11亿美元;深圳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4834个、增长119.5%,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82.03亿美元。无论是利用外资规模还是增幅,郴州与广州、深圳都存在较大差距,广州、深圳在高基数上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郴州外贸进出口总额47.2亿美元,其中出口25.5亿美元,出口商品主要有矿产品及机电产品;广州进出口总额1431.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18.3亿美元,分别是郴州的30.3倍、32.1倍;深圳进出口总额4375.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374.8亿美元,分别是郴州的92.7倍、93.1倍,出口总额连续26年居我国大陆大中城市首位,出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

  创新驱动力。郴州正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8年取得专利授权1646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76.2亿元,2018年城市创新力进入全国百强。广州拥有8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一,集结了广东97%的国家重点学科、70%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2018年专利授权89826件,是郴州的54.6倍。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PCT专利连续15年位列全国第一,总数几乎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2018年专利授权14.02万件,是郴州的85.2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296.63亿元,是郴州的14.4倍;华为、中兴、腾讯、大疆等科技型领军企业层出不穷。

  营商吸引力。近年来,郴州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优化配套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等,2018年郴州被评选为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地级市案例)十佳城市、中国发展营商环境奖。但与广州、深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我们讲“法无授权不可为”,而深圳是“法无禁止即可为”;郴州企业注册压缩到了4个工作日,已是大幅提速,但广州只需2.5个工作日、深圳仅需1个工作日,深圳个体工商户登记实现了无人干预自动“秒批”。

  二、学习先进性:广州深圳有很多经验值得郴州学习借鉴

  广州、深圳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优、效益之好,着实令人叹服。探求其成功之道,除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优越的地理条件、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外,最主要的还是其自身有很多敢为人先的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有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解放思想一直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法宝,而作为广东省两大“龙头”城市的广州、深圳,最显著的精神特征就“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时时处处能感受到他们开放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广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1978年全国首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开业,从“一条鱼引发的改革”开启了中国价格闯关的先声,一路走来,广州就是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在中国制度创新方面肩负了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产业新兴、创新服务等处处体现着敢为天下的创新创造精神。

  有善谋全局、逐鹿全球的雄心。广州、深圳都善于在全国大格局、世界大趋势中思考和谋划发展,目光不局限于全国、而是放眼全球,思路清晰、定位准确、目标高远。广州的定位是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深圳的定位是发挥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广州、深圳都是在全球坐标中找定位,对标世界一流谋发展。

  有思虑长远、取舍有度的眼界。广州、深圳在之前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近年来积极落实发展新理念,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如深圳在“深圳速度”基础上又提出了“深圳质量”的新理念。在产业发展上有取有舍。近年来广州、深圳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双转移战略”即“腾笼换鸟”,舍得放弃眼前利益,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向外转移,着力发展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培育新业态、新动能。在科技创新上舍得投入。2018年广州R&D占GDP比重达2.8%,深圳R&D占GDP比重达4.1%,全世界只有韩国、以色列超过了4.2%。

  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广州2018年出台“广聚英才计划”,提出19项创新举措,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全力集聚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计划5年内投入15亿元,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待遇、培养资助等一系列支持待遇。深圳人才市场化改革开全国先河,从招收第一批“不包工作分配”的大学生,到首部城市人才工作条例、首个城市人才公园、首个城市人才日等都诞生于深圳,英才计划、领航人才计划、孔雀计划等人才计划在深圳一个接一个实施,目前深圳常住人口1302万,而人口平均年龄仅为32岁,是中国最年轻、最有朝气和活力的城市。

  有崇尚实干、只争朝夕的作风。广州、深圳都是节奏很快的大都市,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崇尚实干、讲求速度、追求效率。他们始终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在加快发展中只争朝夕,在工作落实上争分夺秒,在优化服务上一次次提速,秉承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的精神,经常考虑的是离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多大距离。广州在2018年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又启动了2.0改革,探索国际营商规则,从引领全国到对标全球。深圳2018年营商环境指数在全国排名第一,今年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十大项、41条具体措施,半数以上均为全国首创。

  三、找准关联性:郴州与广州深圳之间关联紧密优势互补

  郴州与广州、深圳虽然存在巨大差距,但由于地缘相近,同时郴州也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可与广州、深圳互补。找准关联性、分析自身优势,才能在对接合作中找到突破口。

  地缘相邻。郴州自古为“楚粤之孔道”,是内陆出入南方沿海和广东通往内陆的主要通道。由于地缘相邻,郴州与广东地区人缘相亲、文化相融, 许多风俗习惯都很相似,在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具有明显“亲粤”特征。历史上相互之间经济贸易关系十分密切,古代茶马古道盐商、客商络绎不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郴州着力打造湖南“向南开放看郴州”品牌,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投资合作、民间交流活跃,具有良好的合作交流基础。

  交通互联。京广铁路、京港高铁、京珠高速及复线、岳汝高速等交通干线将郴州与大湾区联通,郴州至广州、深圳、香港分别只需1小时、2小时、2.5小时高铁车程。此外,近年来,郴州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平台的对接,海关、口岸、铁海联运、国际快件中心等平台健全、功能完备,是中国内陆地区平台功能最完善的“无水港”城市之一。

  产业配套。由于郴州临近粤港澳,很多郴州籍人士到粤港澳地区就业创业,粤港澳大湾区是郴州最重要的招商目的地,来郴州投资的客商大都数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州、深圳两市居多,经济相融、产业关联度强。特别是近年来,郴州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基本构建了有色金属、文化旅游、精品会展和矿物宝石、生态绿色、石墨及新材料等5大主导产业,以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主要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产业配套、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高品质生活提供环境配套。近年来,郴州80%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和资金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资源互补。郴州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矿产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劳动力资源等都非常丰富,且又有近邻优势,可为广州、深圳提供优质低成本的生产要素。而广州、深圳拥有人才技术和雄厚资本优势,可为郴州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郴州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7.9%,空气质量居湖南省前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广东人最喜爱全域旅游目的地”。近年来,郴州80%以上的国内游客、30%以上的购房者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四、强化协同性:推动郴州与广州深圳联动发展同频共振

  郴州与广州、深圳在很多方面关联密切优势互补,深化合作大有可为。应以广州、深圳的“昨天”审视郴州的“今天”,以广州、深圳的“今天”展望郴州的“明天”,对标广州、深圳,深化合作对接,强化协调联动,加快推进郴州高质量发展。

  思想同步。与广州、深圳相比,我们既缺资金、缺项目,又缺人才、缺技术,但最大的短板还是思想观念不开放。与广州、深圳的“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相比,郴州部分干部官本位的思想比较严重,抢抓机遇的意识、对外开放的意识、开拓进取的意识、改革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对标广州、深圳,首先思想观念上要同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增创优势、砥砺奋进,走在前列、勇当尖兵。要大力解放思想,有敢于突破各种束缚、打破条条框框的勇气,有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冲劲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方法谋划发展和推进工作,充分发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真正把解放思想变为行动自觉、成为加快郴州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摆正位置。正视郴州与广州、深圳的差距,摆正位置。广州、深圳以全球为坐标,立足中国、着眼全世界、对标国际一流,郴州应以京港高铁为轴,立足湖南、瞄准大湾区、对标广州深圳,向北争支持、向南谋发展。在路径选择上,避免与广州、深圳的同质竞争,错位发展、田忌赛马。在角色定位上,甘当配角、服务广州深圳发展,立足自身优势,主动为广州、深圳提供产业配套、要素配套、服务配套。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开放谋求机遇,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新模式,在配套服务中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享受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实现联动发展。

  精准对接。始终坚持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不动摇,精准对标国家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针对企业痛点、难点问题,推出系列政策措施,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交通设施网络的对接,加快推进郴州北湖机场和一批通航机场建设,完善立体交通网络;积极争取广清永高铁、临武至毛吉岭高速公路、黄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一步畅通郴州入粤通道。加强开放平台的对接,完善和整合口岸平台功能,深化通关便利化合作。重点是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产业的精准对接,围绕广州、深圳开展配套服务,大力发展配套性上下游产业链;抢抓广州、深圳“腾龙换鸟”机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选择与郴州5大主导产业相关联、与广州深圳产业相配套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瞄准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先进装备制造、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精准招商引资,完善郴州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档次水平。抢抓建设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区和与广州市农业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机遇,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

  巩固优势。优势就是寻求合作的筹码和资本,也是潜力所在。相对于广州、深圳而言,郴州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生态资源。发挥好矿产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开采,提升矿产开发利用水平,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矿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话语权。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育更多更优的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借鉴深圳的经验,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把郴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客厅”,吸引更多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来郴旅游度假、投资兴业、安家扎根,为疏解广州、深圳大都市城市功能服务。

  政策接轨。充分用好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加快申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区郴州片区,深入探索“红三角”“湘粤合作试验区”新的合作模式,积极争取将郴州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区域规划。大胆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是营商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新机制新举措,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吸引广州深圳的产业、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要素向郴州溢流。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上要着眼长远、舍得投入,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增长点、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完善“林邑引才计划”,着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坚持“外引内育”“筑巢引凤”,给人充分施展才干的平台,把郴州打造成近悦远来的人才聚集地。完善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激励机制,转变作风、讲究效率、狠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以实干绘就蓝图,以实干实现梦想,以实干谱写郴州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作者为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