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谱写,为时代放歌
——唱响70年湖南20首金曲的成功与启示
陈善君
湖南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大省。无论是词曲创作,还是编配演唱,均有不俗实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诞生的好歌数不胜数。因此,无论于其中怎么挑选、挑多少首,来代表和体现这段时期湖南整个的歌曲创作生产成就,都会产生遗珠之憾。
综观“唱响70年·我最喜爱的湖南金曲”20首作品,其质量均相当不错,其传唱度和美誉度、影响力也是有保证的。特别是这些作品为人民谱写、为时代放歌的态度和水平,足以成为我省音乐创作的标杆,成为满足人民群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将来的精神食粮。
这些作品中有汇入“红色经典”的朵朵浪花。《天上太阳红彤彤》《颂歌一曲唱韶山》直抒胸臆,唱出了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比爱戴和崇敬。《浏阳河》《挑担茶叶上北京》《侗歌向着北京唱》《我向党来唱支歌》,更是唱出了湖南家乡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这些作品中不乏歌颂“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党啊,亲爱的妈妈》歌颂党生我养我之情之义之恩;《幸福在哪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政策好,幸福还得靠双手去创造。《小背篓》《辣妹子》《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则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三湘大地,湖南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和有了崭新的精神风貌行于歌咏,喜诉于天下。
这些作品中更有讴歌“新时代”的强劲正能量。《奔驰在祖国大地上》是一曲深情款款的高铁咏叹调;《牵着春风进山村》是一首生动婉转的扶贫干部赞美诗;二者尽管选材角度和表现风格不一样,但同样是尽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鼓与呼,发挥着文艺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信仰》《主心骨》是新时代党的颂歌,写得格外豪迈和铿锵。
尽管这20首金曲主要创作和重点传唱的时代不一样,但同样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音乐作品很难引起轰动效应和公共关注的状况下,对仍在坚守音乐创作生产和从事音乐工作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诸多启示意义。
首先,音乐人还是得弄明白为谁创作的问题。这20首金曲没有哪一首不是站在人民的角度,为人民谱写,为人民抒怀的。《山乡小渡船》是在教师节设立前后,歌颂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及他们为社会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完全代表了当时人民群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心声。
其次,音乐创作必须合着时代的节拍而律动。不要忘记,铸就“红色经典”时期的音乐创作是那么的激情满怀,充满着无尽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打造“改革开放”主旋律作品时,作者们在理性的观照下,是如何地抒发着现实主义美好心情啊,所以《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才那样地诗意而理性。
再次,音乐创作要向专业致敬。这20首金曲不仅好在为人民谱写,为时代放歌,其艺术水准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就说这些歌曲对湖南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挖掘和使用,就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的。有些创作者甚至是倾其毕生的时间和经历才终有收获,有的则是长期下乡蹲点,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生活,才有所琢磨、有所收获,《洞庭鱼米乡》《呀呀呀得儿喂》就是这样的标杆和样板。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70年来,湖南音乐人交出了比较满意的答卷。在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中,相信我们今天的音乐人及其后人,同样可以谱写出壮美的乐章,演绎出感人的旋律,把自己的名字写进湖南音乐发展史。
(作者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