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邵阳市邵东县在推进垃圾分类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出一些好做法、好经验。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邵东县依托供销社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体系,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供销实施、市场化运作”方式,由供销社牵头,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垃圾回收终端分类处理平台和机制,倒逼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转,探索了“一村一站一员”(一村、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站、一支保洁员队伍)的“邵东模式”。2018年以来,累计回收各类废旧物资7382吨,往城区转运垃圾减量30%以上,节省转运资金183.7万元,助农增收645万元。
“两桶两袋”:源头分好类。将垃圾分为易腐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4类,每户配发“两桶两袋”进行分类收集。“两桶”,红色塑料桶存放有毒有害垃圾;绿色堆肥桶存放有机垃圾用来堆肥。“两袋”,纤维编织袋装可回收垃圾;环保垃圾袋装其他垃圾。户用“两桶两袋”免费提供,垃圾袋上贴有户主信息,方便垃圾分类投放考核和奖补结算。
“一员一网”:垃圾有人收。“一员”,即整合原有农村环境整治村级保洁员和城镇垃圾清扫员,实现“二员合一”。目前组建了新型环境服务专业队伍320余人,待遇由“保洁工资+垃圾回收补贴+绩效工资”组成,基本工资财政按每人每月600-1200元的标准下拨至各村。同时,保洁员兼职再生资源回收员,部分还兼任农村综合服务社工作人员,有效保障待遇。“一网”,即将回收网(运营公司建立的垃圾回收站点)、保洁网(农业农村局在村设立的清扫保洁网点及环卫局在城区的清扫保洁网点)进行“两网融合”,为群众提供垃圾回收、环境整治等多种服务。
“一村一站”:垃圾有地放。坚持供销参与、村社合建,建设村级垃圾分类回收站。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整合原有村级服务社和乡镇惠民服务中心建站,利用老村部等集体闲置资产改造建站,或财政按每站补贴1万元的标准进行建站。按照“六个统一”(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营证照、统一回收标识、统一回收车辆、统一围挡、统一培训)的标准,现已建成村级回收站350个。
“乡设总站”:垃圾快运转。为降低垃圾回收管理和运输成本,邵东财政给每个乡镇补贴3万元,建设1个具备堆码、分拣、分类、转运等功能的回收总站。另奖补1万元,给每个站配备1台简易压缩机械,满足再生资源回收后的压缩、整理、拆解、打包等要求。
“回收中心”:垃圾能升值。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按照垃圾处置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原则,创建“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废弃物有序回收—专业分拣处理—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再生原料或再生产品—再流通”的闭合循环模式。邵东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中心运营公司投资3851万元,预计到2020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量可达5万吨、价值达3亿元。
“三重激励”:运行可持续。一是农户垃圾能变钱,提升初分类积极性。运营公司对高值可回收垃圾和4大类20小类低值可再生资源以及有毒有害垃圾,制定收购价目表,保洁员上门有偿收购,原来的垃圾有收益,调动了农户垃圾分类参与积极性。去年以来,运营公司已回收高值废旧物资3113吨,低值废旧物资4245吨,回收有毒有害垃圾24.33吨,农户变卖垃圾增收645万元。二是保洁待遇能增加,提升细分类积极性。按照运营公司垃圾收购目录,保洁员上门对干垃圾、低值和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回收,对可再生利用垃圾进行细化分类并打包。运营公司对保洁员回收的高值垃圾加价20%回收,低值和有毒有害垃圾加价50%回收。据统计,保洁员平均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元左右,其中流泽镇两兴村保洁员仅半年时间就增收3万元。三是公司效益能增加,提升精分类积极性。运营公司对垃圾进行精细分类,经过分割、粉碎、打包、压块等初加工后,运送至专业工厂循环利用,有毒有害垃圾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处置,提升了经营效益。比如塑料垃圾有几十个品种,混合出售价值较低,通过精细分类,每吨最高售价可达2万多元。邵东财政对运营公司处置有毒有害垃圾的收购、运输、处置、合理运营成本实行全额补贴,对其他可再生利用垃圾按70元/吨标准补贴。
二、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增强群众分类意识。部分群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对干垃圾、湿垃圾不清楚,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推进“垃圾分类”中进行宣传教育。
需要进一步合理配置收集设施。部分地点和场所没有针对性的科学设置分类收集和存储容器,城区和集镇街道垃圾回收箱基本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过于简单,而且垃圾箱的容积小,满足不了垃圾的投放;部分群众在投放垃圾时,未真正分类投放,导致干湿未分离,纸类、饮料瓶等得不到回收利用,电池、油漆等有害垃圾得不到安全处理。
需要进一步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当前垃圾分拣效率还不够高,乡村回收站分拣垃圾主要依靠人力,部分垃圾分拣后,没有相应的科技设备进行压缩、融解,增加运输成本。对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科学处理的办法还不多,主要采取转运填埋的方式,未能高效利用发电,影响垃圾减量处理率。
三、几点启示
启示一:提高思想认识,高位推动。今年6月,国家住建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今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抓好“垃圾分类”工作,当前要做到“四个保障”: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学习借鉴邵东经验,出台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分批推进,其中城区可先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住宅小区实施,再逐步全覆盖。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完善政策支持措施,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垃圾分类处理项目建设资金,加大专项投入,减轻财政投资压力;拓宽投资渠道,对从事垃圾分类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三是加强队伍保障。结合现有公益性岗位,将保洁员、护林员、公路养户员等“多员合一”,农村平均每500人设立1名保洁员,保洁工资和绩效工资可从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专项工作经费中解决。四是加强科技保障。大力推进垃圾治理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应用,提升生活垃圾收集和分拣处置设备、资源化利用设施、末端处置设施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用好“互联网+”平台,强化信息化技术在垃圾分类全程体系中的应用。
启示二:加强舆论宣传,纵深推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设垃圾分类专栏、专版,全面宣传垃圾分类。突出宣传重点,让广大居民全面了解垃圾属性知识,学会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和参与率。丰富宣传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小手牵大手、清洁齐动手”等活动,创建文明卫生单位,实现一块牌子改变一种习惯。强化宣传监督,对随意丢弃垃圾、机关单位垃圾分类差等行为现象及时予以曝光。
启示三:加强部门配合,协同推动。坚持条块结合,落实属地责任;完善标准规范、加强行业指导和牵头推进,城管执法、农业农村、供销、发改、住建等部门和群团组织认真履职,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夯实乡、村和街道、社区工作基础,强化社会共治,发挥村(居)委、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基层党组织等在推进垃圾分类中的作用。
启示四:提升设施精度,高效推动。因地制宜,精准配置分类投放和收集设施,通过不同图片和颜色进行分类标识。比如,农村地区可推广邵东“两桶两袋”经验;城镇住宅小区合理设置干湿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垃圾箱房成组设置四类垃圾收集容器;办公和经营场所设置有害垃圾、干垃圾收集容器及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投放点。
启示五: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持之以恒抓好垃圾分类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一是探索积分管理制度。居民通过可回收垃圾兑换积分,在服务网点超市进行消费或领取洗衣液、牙膏等家用日常物品,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二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对保洁员和回收人员定期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挂钩;对分类成效显著的家庭、个人、住宅区和单位等进行表彰激励。三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垃圾分类源头参与主体、投放管理主体、收运作业主体的监督检查,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纳入物业服务标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政府依法监管、第三方专业监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综合监管体系,督促物业企业主动做好垃圾分类、促使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四是开展垃圾分类立法。借鉴外地经验,启动《邵阳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前期调研工作,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落实垃圾分类体系的全程监管,推动垃圾分类管理步入法制化。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