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决策参考>调查研究

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加快发展多式联运 优化湖南运输结构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  时间:2020-04-28 15:13:57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19年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2708.59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23%,高于全国水平(14.6%)。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举措。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湖南发展多式联运有基础、有市场、有政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摸清家底:湖南发展多式联运有基础、有市场、有政策

  有基础:综合交通运输格局为湖南多式联运发展提供了基础。全省基本形成了陆路通、空运快、水运畅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具备发展多式联运的交通基础。公路方面,201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240060公里,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3位;高速公路6725公里,居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2019年全省公路货运量21.82亿吨。水路方面,2018年底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1496公里,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内河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1107个。2019年全省水路货运量2.01亿吨。铁路方面,铁路营业里程5070公里,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3位。2019年全省铁路货运量4554.15万吨。中欧班列(湘欧快线)长沙、怀化、株洲三市已经开通。2017年至2019年6月,湖南“中欧班列”货运量59.4万吨。2019年中欧班列(长沙)发运量在全国排名第5,跻身中欧班列“第一方阵”。航空方面,积极推进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构建,目前已通达圈内16个国家(地区)的34个城市,长沙黄花机场国际全货机航线达到6条,全年国际货运吞吐量5.1万吨。

  综合性物流枢纽的集聚、服务等作用日益增强。长沙市、岳阳市、衡阳市、郴州市和怀化市5市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长沙霞凝港、岳阳城陵矶港发挥公路、铁路和内河交汇聚集优势,已形成港口和物流园区的一体化联动模式。

  有市场:庞大的物流需求为湖南发展多式联运带来了市场。全国多式联运市场来势很好。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铁水联运货运量450万标箱,同比增长29.4%,近五年年均增长率为27.8%。根据《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2020年多式联运货运量将超过30亿吨,运量规模占全社会货运量的6%左右。2020年我国多式联运市场规模可达3000至4000亿元。

  全省多式联运需求不断显现。全省货运量、社会物流总额呈现平缓上升态势。2019年全省货运量24.41亿吨,比2009年增长89.3%,货运周转量4593.26亿吨公里,较2009年提高82.8%。2019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185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快于全国增速(6.2%)。

  有政策:政策支持为湖南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带来了机遇。多式联运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月,交通运输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目标,指明多式联运发展的行动路线,是我国第一个多式联运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多式联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湖南对发展多式联运更加重视。《湖南省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发展规划(2017—2021年)》提出,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衔接,构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高效通达的集疏运体系。示范工程的获批推动了全省多式联运的提速。全省有3个项目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数量居中部第2位(与河南省并列),仅次于湖北省(5个)。包括湖南城陵矶新港水公铁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传化智联商品车及集装箱铁水公联运示范工程,武陵山片区四省联动共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

  二、直面现实:湖南发展多式联运需应对四大挑战

  在湖南运输结构中,公路运输占比常年在88%以上,水路、铁路运输占比仅约10%,而铁路、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均有下滑趋势。全省多式联运发展水平较低,主要面临四大挑战。

  多式联运交通基础:存在“三个不畅”的问题。目前全省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与多式联运的需求还有差距,存在通道不畅、枢纽不优、衔接不畅,多式联运衔接功能较差。水运航道通行不畅。2018年全省内河等级航道4219公里,占总里程35.3%,其中三级(可通航1000吨)及以上航道1111公里,只占总里程9.3%。连通周边省市的水路外网尚未打通,船舶大型化与湖南航道等级水平总体不高的矛盾日益凸显。枢纽站场布局有待优化。枢纽站场存在衔接不畅、重复低质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难以发挥物流集约化运作效益。“最后一公里”衔接不畅。全省具备公铁水多式联运中转服务能力的物流基地少,交通运输通道与物流园区、枢纽站场、港口码头、分拨配送中心等物流网络节点有效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待解决。

  多式联运能力:存在“两个支撑不够”的问题。全省多式联运能力存在装备、信息化支撑不够的问题。一方面装备水平不高。先进的物流装备应用不多。标准化运载单元运用不足。在全省的运输车辆中,高耗低效的中、小型货车占比较大,占车辆拥有量的52.95%。专用车、集装箱运输车的标准化车型占比小。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标准化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已成为国际范围内的最优运输方式。而湖南集装箱运输车辆6238辆,只占车辆拥有量的2.14%。转运设施装备短缺。实现多式联运的转运设施装备,如龙门吊、桥吊、集装箱堆高机等装备应用程度低。另一方面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滞后,各种运输工具、设施设备、信息平台系统分散,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难,跨运输方式的信息交换共享、互联互通尚未形成。

  多式联运企业:存在“两个不足”的问题。专业化的市场主体较少。从天眼查网站了解到,目前全省经营多式联运业务(含代理代办)专业化的市场主体数量较少,企业共50家,比湖北省少了94家,中部排第6位。整体不具规模,缺少成本和效率优势。企业智能化水平不高。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总量较低,难以适应多式联运供应链在智能运输、智慧仓储等方面的要求。

  多式联运政策:存在“两个力度不大”的问题。一是政策文件的规格不高。尽管湖南省很重视多式联运发展,但没有专门出台高规格的文件。而湖北专门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多式联运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够。如河南推出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通行费优惠70%。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对从事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船舶免收船闸过闸费。

  三、抢抓机遇:实施“多式联运提速行动升级版”

  加快多式联运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可以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议实施“多式联运提速行动升级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打通堵点,进一步提升多式联运衔接功能。打通水运通道。向外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水上通道和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建设,打通北面到长江的淞虎—澧资航道,疏通西面到贵州的沅水航道,建设东面到江西的渌水航道,探索开辟南面到广西的湘桂运河,连通水路外网,加快“一纵五横十线”高等级航道建设,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对内要对航道进行优化升级改造,疏通浅点,优化通航条件。打造功能齐全的多式联运物流节点。支持长沙推动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打造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支持岳阳市、衡阳市、郴州市、怀化市规划建设或改造多式联运枢纽站场,形成能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物流网络中心。支持和引导传统铁路、公路、港口货运枢纽节点向上下游延伸服务链条,如完善港口熏蒸场、辐射探测设施等口岸功能。打通多式联运的“最后一公里”。在省内重要港口、公路货运站和大型物流园区引入和完善铁路专用线;畅通集疏运通道,确保节点与公路专用线或国家公路网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港口、铁路、机场与公路之间的衔接水平。积极推动长沙黄花机场航空港与黄花综保区的“港区一体化”建设,连通航空货站和综保区海关邮货监管区,实现综保区货物快速的进、出港,提高货物运行效率。

  强化支撑,增强多式联运“装备、信息化”保障能力。一方面支持先进物流装备在仓储、运输、转运等场景的应用。推广使用标准化运输载体。对标准化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施设备等制定详细的技术标准,支持推广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托盘化单元装载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快速转换。另一方面加大物流信息共享力度,建设统一的多式联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借鉴四川省全国首个多式联运一单制跨境区块链平台“中欧e单通”,通过连通物流、银行、企业等多方数据,实现跨境供应链的全程监控。

  弥补不足,培育高质量的多式联运市场主体。加快培育3-4家龙头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企业,引进1-2家国内、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支持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扶持可签发“联运提单”,提供全程联运服务,具有服务多功能、综合性的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企业,着力整合多式联运服务链。加速企业智能化进程。鼓励多式联运企业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公铁水航联运服务模式。

  加大力度,提高多式联运政策的获得感。一方面专门出台高规格的推进全省多式联运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实施“多式联运提速行动升级版”纳入湖南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另一方面提升政策的“含金量”,如减免多式联运企业税费和给予补贴等政策鼓励公路运输企业从单一公路货运向铁水、公铁等组合运输模式转变;出台“散改集、杂改集”补贴政策,积极引导煤炭、矿石、建材、石油、钢铁、粮食等大宗货物转向集装箱和半挂车等标准运载单元的多式联运。

  (执笔:龙花兰、夏露)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