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指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元大关,达到1006亿元,年均增长8.5%;社零、固投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05亿元,年均增长8.97%;税收收入28.05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比重达62.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0.2:16.9:82.9调整为0.1:14.3:85.6。成功入选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中国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图片说明:北辰三角洲
图片说明:开福好人馆
图片说明:老百姓医药健康产业园
图片说明:西园北里
图片说明:长沙港
图片说明:中欧班列
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按照省市要求全面完成9家区级平台公司整合转型,2018年8月-2020年3月共消化政府隐性债务35.83亿元,债务总量持续压减,属于债务风险等级二类地区。精准脱贫方面。开福区已于2015年全面消除建档贫困户,针对城市生活困难群体,投入3269万元帮助8564户解决实际问题,发动891个基层党支部与1076户城市特殊困难户结对帮扶。按照省委精准扶贫工作战略部署,对口帮扶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和湘西龙山县内溪乡,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6594.6万元,完成帮扶项目55个,助力96个贫困村、15548户、61126人脱贫,两地均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安排扶贫资金1000万元主动对口帮扶张家界桑植县白族乡。2020年,继续投入资金2900万元实施18个帮扶项目,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污染防治方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质量稳步改善,2019年伍家岭站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4天、优良率72.5%,沙坪站点优良天数273天、优良率75%,较2016年底均有所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湘江、浏阳河、捞刀河开福区段监测考核断面年均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1.8万亩土地重金属超标治理。
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创新引领方面。马栏山片区从无到有,2013年启动拆迁,共拆除违章仓库150万平米,拆迁房屋1452栋2506户,动迁人口8718人,腾地3094亩。2017年12月,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正式挂牌成立,三年多来,园区坚持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了“三纵四横”路网和浏阳河两翼风光带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广天择、聚恒集团、兴旺通信科技等总部基地正加快建设;一手抓产业培育,聚焦5G+8K、VR/AR、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引进头部企业和研发生产基地,目前累计注册企业1172家,其中“四上”企业71家,形成了高清视频制作共享云平台、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院、电广传媒高新视频应用实验室等“224”产业技术底座,获批国家级广播电视产业园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园区力争到2020年,入驻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头部企业和总部企业超过20家、“四上”企业300家。开放崛起方面。以获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全方位拓展陆上、水上、网上国际通道。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是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中欧班列(长沙)开通11趟班列与30个国家贸易互通,2019年发运411列、发运量跃居全国第五,今年1-6月共计发运252列、增长59.49%。霞凝货场扩建工程竣工后,长沙火车货运新北站将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铁路货运物流基地。长沙新港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霞凝港区是二类水运口岸、国家进出口粮食指定口岸、国家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港口外贸出口始发集装箱占全省的60%以上,三期建成后吞吐量将达1200万吨,今年1-6月完成货物吞吐量486.52万吨、增长9.4 %。长沙传化公路港于2018年正式起航,实现湖南省内各县级城市线路全覆盖,省外专线覆盖40%主要城市,开通干支线路134条,日均货物吞吐量5600吨。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是湖南省先进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场所效能在全省特殊监管区域及场所中排名前列,2016年以来实现进出口货值87.3亿美元,征收关税30.19亿元。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推进,引进外贸和跨境电商企业300家,2019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5.6亿美元,年均增长60%。
产业发展:强力实施“433”攻坚,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围绕视频文创、现代物流、金融商贸、智能制造四大支柱产业,推进3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造3个以上500亿到1000亿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2019年物流业总营收468亿元,其中医药物流实现营收260亿元,占全市1/2、全省1/3;力争2022年现代物流业总营收达1000亿元、医药物流营收突破500亿元。视频文创产业: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2019年实现营收342.4亿元,力争到2022年,实现总营收500亿元。金融商务产业:全国性和省级金融总部增至70家,税收过亿元楼宇达11家,2019年金融商贸业总营收76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127.3亿元;力争到2022年金融商贸业总营收突破1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44亿元。智能制造产业:依托金霞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大型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研发基地,目前已与蓝思签订框架协议,核心区厂房、配套正抓紧建设。力争到2022年,通过大项目带动,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00-500亿元。
疫情防控: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共有2.6万余名党员、3.1万余名志愿者参与战斗。在疫情最严重的关键时刻,仅用72小时完成市一医院北院修缮改造、5天时间完成了沙坪医院(疫情备用医院)改扩建。在防护物资最紧缺期间(1月23日至2月6日),发动老百姓大药房、恒昌医药等园区医药企业,为一线提供口罩1500万余只、防护服近16万套。在全省率先建立中小学卫健副校长制度,从湘雅医院等医疗机构选派56名医务人员兼职63所中小学校卫健健康副校长。
抗洪救灾:五年来共铺排项目92个,着力补齐水利设施短板,主要河段沿线堤防防洪标准提高到“两百年一遇”的41米标准,所有泵站实行双电源设计改造,面对2017年超历史水位汛情,取得了“不漫一堤、不决一口、不垮一垸、不死伤一人、不出现一起负面舆情,城市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安宁”的全面胜利。
城市建设: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地铁1号线、3号线、5号线通车运行,开福大道、星沙联络线、大明大道、竹隐路等主干道竣工通车,完成福元西路、芙蓉中路等11条主次干道提质改造。投入16.63亿元完成80个社区提质提档,创建陈家湖等市级示范社区30个、先进社区32个。扎实推进“一圈两场三道”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33个,新建提质社区公园82个、农贸市场22个、公用厕所134座,改造背街小巷40条,改造完成交通微循环小区89个,打通断头路68条,新增绿化10.9万平米,人行步道58公里、自行车道65公里。
城市更新:秉持“让老城区更有长沙味,让老百姓更具幸福感”的理念,按照“补短、精点、优线、活片”的原则,投入2.9亿元基本完成潮宗街和西园北里有机更新,累计补贴1000万元帮助1400余户完成房屋功能改造,完成40余条街巷的下水管网疏浚、弱电网管预埋、燃气管道预埋和路面提质,改造化粪池28个,新增消防站2座、消防栓26处、公厕1个、休闲广场6个,打通微循环、瓶颈路和断头路32条,完成西园北里、通泰街、西园巷、泰安街、寿星街、连升街等13条历史步道共计4.3公里。启动吉祥巷、望麓园片区有机更新,关停西长街水产畜禽市场并推进提质改造。依法依规推进征收拆迁,完成城市棚改7000户74.6万平米,实现农村拆迁腾地1.4万亩。
乡村振兴: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为切入点,实施农村“五治”,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2个,创建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366座。
民生事业:新建清水塘江湾小学、开福区实验小学等学校12所,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8所,新增优质学位20520万个。新增城镇就业367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投入1331万元提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十四连调”。五年来建成农安房项目8个、房屋13327套、177.8万平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9户。
厚德开福建设:建立“好人大本营”,打造全省首家区级好人馆——开福好人馆,用“好人文化”塑造“厚德之城”,引导全区人民“立厚德、行厚道、积厚福”。目前开福区“中国好人”达30位、“湖南好人”达25位,在全国走在前列。
党的建设:出台《区委常委领导班子带头加强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十条措施》及16个实施细则等文件,推动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全市率先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解决基层难题262余个。创新实施“服务零距离、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治安零发案、居民零上访”的“五零”社区(村)创建,2019年稳妥化解信访积案136件,进京非访量同比下降88.6%,群众工作满意度达95%以上。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办理涉黑集团11个、团伙9个、个案2起,移送涉黑组织集团1个,破获刑事案件24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2人,刑事拘留312人,连续15年荣获全省“平安区县”。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