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耒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建设“3131”工程和六项行动计划,全力抓产业、兴实体、惠民生、强党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征程中贡献力量、彰显担当。
图片说明:耒阳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
图片说明:耒阳工业园区
图片说明:耒阳新大桥
图片说明:耒阳油茶林
狠抓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强。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调优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近三年关闭淘汰落后煤矿20家,积极引导煤矿绿色发展,治理煤矸石山并种上油茶,打造南方小煤矿耒阳模式,被《人民日报》作为典型经验宣传报道。大力培植电子信息、有色冶金、油茶三大主导产业,三年引进相关配套产业项目326个,电子信息产业园成功签约17家企业;炎鑫冶炼、先导稀材、金隆再生等一批投资过亿企业落地投产;成功承办全国油茶创新发展大会,获批全国首个油茶博览园,油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达120.7万亩,年产值51亿元,擦亮了“中国油茶之都”名片。立足耒阳纸资源丰富、纸文化深厚的独特优势,重点打造纸品定制产业,投资30亿元的蔡伦抄纸企业成功入驻,为改革开放以来在耒阳单体投资最大产业项目,可带动100亿元上下游产业链,擦亮了“世界纸文化发源地”名片。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创新,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申报发明专利1532件,尤其是美蓓达公司5年来获得80余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创新型市县”建设纳入全省考察。
狠抓城乡提质,高质量发展品质更优。城市建设提优提质,坚持老城提质、新城开发两处着手,建设、管理、经营三点发力,提质改造城市主干道36条、背街小巷33条、农贸市场11个,新增立体停车场2个、公共车位5000余个,新建狮子岭、马阜岭等4个城市公园,城市舒适度明显增强;统筹推动新城高品质开发,香港铜锣湾、碧桂园、珠海合兴控股等一大批高端楼盘落户武广新城、北部片区,城市骨架逐渐拉开,“山水洲城、生态城市”格局正在形成,成功入选全国100个“千年古县”名录,获评省园林城市、省卫生城市。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坚持植优补短、改革创新,近三年拆除废旧房屋10.9万余间,完成腾退复垦立项审批8200余亩,危房改造1.06万户,农村改厕2.9万个,2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空心村”整治项目被评为衡阳市改革创新优质项目,农房抵押贷款、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改革经验全国推介;围绕“生态宜居”目标,全力推进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和北乡示范片建设,乡村面貌不断变靓变美,涌现出小圩、南基等7个中国传统村落,水口、罗渡等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集凤、渠道、大兴龙等一大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狠抓三大战役,高质量发展成色更亮。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实施财政整顿计划,提升财政资金质效,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成功争取中央化债资金43.2亿元,三年共化债56.5亿元,综合债务率下降134%,成功退出“债务风险一类预警地区”。尽锐出战推进精准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投入、产业、就业、政策落实,3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条件,“会审会商”机制、“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模式、“四培四争”活动、红黄绿脱贫监控标识等经验做法被新华社专题报道,被国、省扶贫办推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城郊41家煤坪整体搬迁,城区全面实行烟花禁燃禁放,关闭散乱污企业42家、涉重企业33家、砖瓦厂45家,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优良率长期保持91%以上,全省排名由过去长期倒数上升至今年第21名;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力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1号重点工程”,耒水各主要支流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持在Ⅱ类水质。
狠抓民生改善,高质量发展底线更稳。坚持在全力攻坚克难中强化民生保障、汇聚发展力量,近三年民生投入累计达17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8%,办成了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化解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历史难题。社会事业跨越发展,近三年新改扩建城区学校21所,新增学位2.1万个,创建农村标准化学校317所,完成薄弱学校改造70所,超大班额全部清零,大班额率由42.7%降至3.72%,公众对教育满意度达90.6%;与省人民医院结成紧密“医联体”,全面消除300个卫生室“空白村”,14所乡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电力国地两网实现融合,湖南省城区电网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序推进,城乡供电设施不断完善,改变了10余年来电力市场无序竞争、供电网络脆弱、频繁断电停电的状况。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创新实施“一元民生保险”,为全市所有户籍人口购买了一份民生保险,城乡低保、孤儿基本生活费、百岁老人长寿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连年提标,企退人员养老金“十四连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全面推进省安全生产示范市建设,连续3年评为省市安全生产良好单位;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群众自治+网格化+天网+诉源治理”治理新模式,被新华社推介报道,综治、禁毒等工作实现摘牌脱帽,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
狠抓从严治党,高质量发展根基更牢。将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三年行动计划,组织修缮了培兰斋、谢维俊故居等一批红色故居遗址,打造了“湘南起义在耒阳”专题馆、若兰广场、井冈山会师出发地广场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周末有约”红色故事汇成为耒阳红色教育闪亮品牌,形成了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浓厚氛围。创新开设“干部课堂”,针对干部观念落后、能力不足短板,推进精准化、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城市建设、生态治理、党的建设、依法行政、新兴媒体运用、舆论引导等专门课程,干部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相关工作经验被中组部肯定推介。严格贯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注重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抗疫等工作一线考察、识别、评价和使用干部,三年来提拔、使用、交流基层一线干部425人次,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着力推动省委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落实落地,全面启动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23个村级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达标,成功打造党支部“五化”建设示范点30个,村均运转经费年均增长34.8%,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