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今天,我围绕“一百年前,新青年致力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青年始终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三个方面,讲述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一、一百年前,新青年致力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
关键词:新青年。当国家和民族出现危机时,青年往往是时代的最早觉醒者。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敬告青年》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因此,青年当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少年强则国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戊戌变法失败,流亡日本的27岁的梁启超写作了在青年中极具影响的文章《少年中国说》。在梁启超看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少年中国”的概念开始冲击一代爱国青年心灵,深植他们的内心。“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改变中国的命运靠谁?到中流击水,全靠我少年,一代年轻的革命者在此激励下走上了民族复兴担当的征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在全国开始传唱。奋斗百年,“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1916年,同样是27岁的李大钊写下了新文化运动中有巨大影响的文章《青春》。在“新青年”2卷1号《青春》一文中他尽情地讴歌了青春。他写道:“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惟真知爱青春者,乃能识宇宙有无尽之青春。惟真能识宇宙有无尽之青春者,乃能具此种精神与气魄。惟真有此种精神与气魄者,乃能永享宇宙无尽之青春。”他说:“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在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看来,青春虽产于青年,然可赋予家庭、国家和民族、人类乃至地球和宇宙。2021年3月,《青春之我》在全国开始传唱,“我来自少年中国,日夜追求青春之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中华文化千秋闪烁。为民理想,为国志向,创新活力,热情自强,永久奋斗,无惧无畏,蓬勃朝气,乘风破浪……”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八幅浮雕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列强侵略英勇抗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初心。其中,有一块浮雕反映的就是五四运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五四运动》浮雕
我们来看《五四运动》浮雕,背景是天安门和红旗,中心人物是一男一女两个青年学生。男青年向右侧身握拳振臂,义愤填膺地大声呼喊;女青年走进人群散发传单,其余的人群聚集在中心人物的周围。虽然浮雕中没有硝烟和战火,也没有扛枪打仗的人民群众,但是,仍然让人强烈地感受到那群青年热烈奔放的豪迈激情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首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1924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之日,由爱国知识分子赵国钧作词、萧友梅作曲创作。这首歌壮怀激烈,豪情万丈,展示出五四热血青年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重振河山”的斗志。
五四运动以后,少年之心激荡中华,青春之风吹拂九州,由青年革命先知所带来的强大少年青春气质开始向整个国家渗透,开始改变这个民族、国民和政党,百年精彩由此揭开,古老中国垂垂老矣的形象开始改变,中华文化的世界魅力开始恢复!
二、一百年来,青年始终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为什么青年能成为先锋力量呢?我认为,第一,青年体力是最旺盛的,这是先锋力量的生理因素;第二,青年脑力是最活跃的,这是先锋力量的心理因素;第三,青年人理想高远,这是先锋力量的社会因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关键词:牺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舍生忘死、英勇奋斗,用生命和热血撰写了爱国救亡的壮丽篇章。
在革命斗争中,数以百万的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有人说,“长征,实际是由一群孩子来完成的”。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如果以长征开始时计算开国将帅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48位上将为25.9岁,157位中将为23.8岁。主力红军的长征队伍里,约54%的战士在24岁以下,甚至还有9-12岁的少年。据民政和组织部门统计,从1921年7月1日到1949年10月1日,可以查到姓名牺牲的中共党员就有370多万,也就是说,在这一万多个日子里,平均每天就有370名中国共产党人献出了生命。
李大钊曾说:“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1936年,民族危亡迫在眉睫,麦新愤然命笔,写出了“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的歌词。在一次救亡示威游行之后,麦新同作曲家孟波共同推敲谱成了这首《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这首歌节奏坚实,富于动力,音调雄浑,气概豪迈,很快唱遍全国,鼓舞人们奔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战场。
大家听出来了吗?牺牲是一种价值,牺牲是伟大的。而在牺牲者中,很多都是年轻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关键词:突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为使新中国快速摆脱一穷二白的面貌,广大青年响应党“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祖国”的伟大号召,投身到生产建设中去,奉献聪明才智、青春年华,成为激情燃烧岁月中最亮丽的风景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跃动着青年们奋斗争先的身影。在突击上,北京走在全国最前面。
1954年1月13日,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木工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展览馆工地正式成立。突击队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18名技术较好的青年团员组成。
1955年8月23日,全国第一支青年垦荒队——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第一批青年志愿垦荒队由60名男女青年组成。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达祖国北部边陲黑龙江萝北县后,全体垦荒队员在嘟噜河畔的荒地宣誓:坚持到底,不做逃兵,要把边疆变家乡!经过一年艰苦奋战,垦荒300亩,生产粮豆140吨,上缴国家70吨。
如今,北大荒经过7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建成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主力军、农业领域的国家队,被誉为“中华大粮仓”。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关键词:创新。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谱写了一曲曲改革创新的青春奋斗之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之后,全社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广大青年唱出“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豪言壮语,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改革开放为广大青年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们迸发出空前的建设热情,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等活动之中,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这里就要谈到北京中关村,它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四)新时代
关键词: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自信自强、勇于担当,在各个领域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青年没有退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处处都能看到青年的身影。全国累计派出的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大多是青年,他们把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视为最大的责任,把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当作最大的幸福。他们中间有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黄文秀。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青年用牺牲、突击、创新、担当等强烈音符,演奏了最为壮丽的青春之歌。一代代中国青年把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因牺牲而成为先锋力量,因突击而成为先锋力量,因创新而成为先锋力量,因担当而成为先锋力量。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新的征程上,青年要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力量。
(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
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
(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五)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
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面对美好岁月,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在青年时代就满怀信仰和豪情加入了党组织,并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衷心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让我们在百年大党新时代形象之歌——《青春之我》的音乐中,结束本场宣讲报告会。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