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1月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湖南作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腹地,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着重要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长沙海关作为国家设在湖南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是湖南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汇枢纽”,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促进湖南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使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促进湖南与“一带一路”贸易畅通。
一、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2021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11.6万亿元,增长23.6%。中部六省与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8762.4亿元,增长26%。湖南省与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1792亿元,增长21.7%,贸易量居全国第15位、中部六省第2位。贸易规模稳步提升。2013-2021年,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从344.2亿元增长至1792亿元,年均增长22.9%,占同期全省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2.1%提升至30%。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加密切。2013-2021年,中间产品占湖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值由2013年的133.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26.5亿元。2021年出口钢材146.6亿元,增长241.7%;出口鞋靴90.4亿元,增长53.8%;出口汽车(包括底盘)31.3亿元,增长101.4%;出口纺织织物18.9亿元增长49.2%;出口蓄电池18.8亿元,增长83.6%。能源、矿产、农业等领域合作向好。2021年湖南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36.8亿元,增长55.3%;金属矿砂33.1亿元,增长35.7%;原油25.2亿元,增长419.5万倍;煤及褐煤18.2亿元,增长49.3%;干鲜瓜果及坚果13.8亿元,增长61.1%。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2021年,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超过100亿元的共有6个,且均有增长。对越南进出口221.5亿元,增长6.2%;马来西亚215亿元,增长49.4%;泰国183.8亿元,增长20.4%;印度166.1亿元,增长79.1%;印度尼西亚131.5亿元,增长92.8%;菲律宾108.5亿元,增长58.6%。此外,湖南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430.7亿元,增长21.3%,占同期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的79.8%。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出口贸易额占比偏低。2021年,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792亿元,占全国“一带一路”贸易比重为1.5%,占中部六省“一带一路”贸易比重为20.5%,占全省外贸比重为30%,只比全国平均占比高出0.3个百分点。虽然全省对64个沿线国家贸易实现了全覆盖,但规模超10亿元以上的国家只有27家,贸易额占比94.7%,与其他37个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比只有5.3%。国际市场开拓极不平衡,特别是与沿线部分重点国家贸易下降值得关注,如湖南与俄罗斯进出口值连续两年负增长,2020年、2021年分别为123.6、87.3亿元,下降7.5%、29.4%;2021年全省与新加坡、沙特阿拉伯进出口值分别为62.1、69.9亿元,下降53%、2.8%。
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进口以初级产品为主,比重超5成。2021年,湖南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初级产品195.2亿元,增长82.6%,占全省对沿线国家进口总值的53.5%。其中,前三位的进口商品分别为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非食用原料,进口值合计占96.6%。出口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明显,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低,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出现下降。2013年,湖南对沿线国家出口机电产品112.9亿元,占对沿线国家出口总值的41.7%,2021年,该占比下降至39.6%。202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占比由4.5%提升至9.3%,但较2020年也下降了1.4个百分点。同时,湖南优势产业如轨道交通装备、装备制造业等产品对沿线国家出口占比也呈现下降趋势,出口值也相对较低,2021年轨道交通装备出口沿线国家4.3亿元,仅占该产品出口值的40.4%,较2013年下降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出口也较2013年下降了7.3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规模小、带动作用不强。2021年湖南注册外贸企业21985家,有外贸实绩的企业7498家,活跃企业占比34.1%,高级认证企业52家,大部分外贸主体为中小企业,龙头企业较少,带动效应不足。我国与4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AEO互认,有3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签署了AEO互认,能享受到充分的通关便利,但全省与这31个国家贸易额超过3亿元的企业只有95家,高级认证企业仅有18家,占比18.9%,数量、占比均偏少。省内部分企业对各项优惠贸易协定政策未能完全掌握,2021年仍有2.8亿元进口货物未申报协定税率,未享受优惠达2554.6万元。此外,全省纳入贸易统计的省外货源企业3702家,进出口2738.5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45.8%,该类企业报关、物流甚至全外贸流程都可能在外省开展,对全省就业、税收促进作用不大。
国际物流通道不畅。陆运方面,中欧班列存在本地货源不足(仅占22%)、线路单一(部分货物外流)、回程班列数量少(仅占33.4%)、发展不平衡(长沙1家独大)等问题;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怀化东盟班列产业配套不齐全、运营成本高。水运方面,城陵矶新港直航未常态化规模化运行,2021年仅发运5班次,配套设施不完善如吸粮机、港口调运车辆少,港口作业能力有待提升,存在货物滞箱滞港现象。空运方面,黄花机场国际全货运航线较少(7条),3号货站资源保障能力仅35万吨,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求,缺乏本土货航支撑,在“专业航司+专业枢纽”新一轮物流竞争中将处于被动。
三、以共建“一带一路”为总牵引大机遇,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进入新发展阶段,长沙海关将以共建“一带一路”为总牵引大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聚焦平台建设,搭建高质量的开放平台体系。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试验田”作用,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促进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连。用活用好现有开放平台,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开放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作业场所的政策叠加功能,助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好现有综合保税区数量多、功能全的优势,充分释放“免证、免税、保税、退税”政策红利。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升级迭代,优化综合保税区卡口管理,加强区港联动,促进区内外货物自由流转。依托当地产业,加快建设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中心,形成进出口政策洼地和境内关外开放高地。
聚焦产业发展,打造高质量的外贸产业集群。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承载空间大等比较优势,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中国民营500强,依托“沪洽周”“港洽周”等经贸平台,开展精准招商活动,让更多的高端企业和投资者来湘投资兴业,全力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不断优化进出口结构,在巩固食品、农产品、陶瓷、湘绣、鞋帽、纺织等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扩大发制品、小五金、电子产品、机电产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出口,鼓励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在巩固东盟、香港、欧盟、美国、日韩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非洲、中东欧、拉美、中亚、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全面对接CPTPP、RCEP等贸易协定,加大宣传推广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本领。充分利用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的优势,整合资源推动多方参与,打造对非经贸合作示范高地。
聚焦互联互通,畅通高质量的国际物流通道。把长沙航空口岸建设作为战略突破口,开辟和加密国际航班航线,增开至北美洲、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地全货班机,构建中部国际航空枢纽。巩固提高中欧班列运营能力,加快建设长沙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探索“快速通关”“运抵直装”试点,支持株洲湘粤非铁海联运、怀化东盟班列发展,打造中欧班列南方核心枢纽。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内河航道,加快五定班轮、江海联运、近海直航和接力航班等外运业务发展,把岳阳港和长沙港建设成为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以长沙火车北站、长沙空港、岳阳港等为节点,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开拓“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市场采购”新模式。
聚焦监管服务,营造高质量的进出口通关环境。把海关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入落实《海关总署湖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备忘录》,研究制定4个方面15项措施,服务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提升口岸风险防控能力,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维护国门安全。扎实开展“国门利剑2022”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安全便利的外贸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湖南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场地等平台作用,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贸易业态健康发展。研究加强与南昌、武汉海关的协同配合,探索建立岳阳城陵矶港、九江港、武汉阳逻港三地跨关区“组合港”通关模式;加强与上海、广州、南宁、昆明海关的通关一体化协作,助推岳阳江海联运、湘粤非铁海联运、怀化——东盟班列、中老铁路班列做大做强。联合杭州海关、省商务厅,启动中非贸易指数研究编制工作。推进非洲农产品食品输华准入进程,推动扩大中非企业AEO互认合作成果,助力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做好RCEP实施宣传,建立优惠税率享惠清单,确保进口享惠比例达85%以上。立足湖南优势产业开展税政调研,力争税政建议采纳数走在全国海关第一方阵。坚持每半年与地方商务部门开展1次外贸形势会商研判,每季度召开1次重点园区、企业座谈会,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作者为长沙海关党委书记、关长)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