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决策参考>调查研究

严鸠祖:加快湖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严鸠祖  时间:2022-05-09 12:43:36

  湖南省54%的经济总量、71%的常住人口、90%的国土面积在县域(指86个县市,市指县级市,下同),县域经济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题中之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内在需要,是增强全省经济实力、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更加注重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更加注重融入县域五位一体发展中,更加注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加注重发挥优势、分类施策,更加注重科技赋能,更加注重产业集群发展,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更加注重发挥金融功能,走出产业支撑强、城乡融合优、改革动力足、发展质效好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精准分类指导,推动形成县域差异发展新图景。按照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立足各地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评价,推动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差异化发展。城市化地区,要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把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保护好耕地和生态。农产品主产区,要突出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构建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同时要保护好生态,适度发展非农产业。重点生态功能区,要突出生态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同时可适度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的适宜产业,如发展文旅、大健康、生态农业、绿色能源和矿产等产业。应根据86个县市新情况,调整优化主体功能区定位,出台差异化支持政策。

  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布局,着力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将县域发展纳入全省整体战略布局,坚持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一同谋划,引导县市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谋划县域经济。大力支持县市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各类大通道,用好自贸区等对外平台,积极对接国家各种重大战略,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如湘北各县市重点围绕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做文章,打造跨省县域经济协作区;湘南湘西地区各县市依托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重大平台,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承接大湾区转移产业,共同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武陵山区各县市依托西部陆海双向大通道加快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二是对接省内大城市谋划县域经济。大城市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应有效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各县市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深度融入大城市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人才链、创新链,在产业布局上形成协调效应,构建融资在城市、投资在县域,研发在城市、制造在县域,头部在城市、配套在县域的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统筹大城市核心区域与周边县市之间生产力布局,加大交通联结、人才对接、产业配套,推动基础设施、工业园区、产业市场等共享共建,加速大城市周边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和都市圈经济转型。三是对标“百强”谋划县域经济。对标“全国百强县”,开展县域经济强县建设,支持已有“全国百强县”争先进位、靠近“全国百强县”的县市加速冲刺进“百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县市加速赶超,培育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经济强县,带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

  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加快壮大县域经济新实力。从一定程度上说,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必须始终把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牛鼻子”。一是明确特色产业。引导各县市结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潜力来谋划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壮大特色经济。县市产业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重点打造1-3个优势明显、集中度高、关联性强、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二是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良好的特色产业发展生态,围绕特色产业集聚资源要素、布局重大项目,依托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招引配套企业,形成强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县域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深化园区改革,完善园区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加快园区平台公司转型步伐,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质效。三是科技赋能特色产业。着力依靠科技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要素向县域聚集,提升特色产业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引导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面向县域开展创新服务,支持县域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与特色产业深化融合,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不断厚植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做多做优做强做大市场主体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一是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应高度重视和发挥龙头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县域十亿、百亿强企培育计划,通过招大引强、扶持培育、战略重组等方式打造领军企业新方阵。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央省市属国企、中国500强、世界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开展战略合作。做好县域企业上市服务。继续落实好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支持。二是大力扶持县域中小微企业。实施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加强对“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奖励。选择自主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较高、主业方向明确、具有较大规模的县域企业重点培育,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攀升。三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优化创新平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勃勃生机。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大力提升县城服务功能。县城是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也是县域引入外部资源的主要入口和吸聚资源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没有县城的高品质,就不可能有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县城要完善功能,提升生产生活公共服务设施和水平,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形象魅力。二是全面提升市民化水平。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针对性组织定向、定岗和专项技能培训,使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放眼全国,加快打通关键性梗阻,畅通县域内外交通,形成外联内通的县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完善县域物流体系,健全县域商业网络,完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引进培育壮大县域商贸流通企业,补齐冷链设施短板,发展电商供应链等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畅通县域内外资源要素、商品流通渠道。四是发展一批精品特色小镇。

  深入推进县域改革,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改革始终是激发县域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招。一是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充分考虑基层实际需求,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的权限,原则上交由县市实施;允许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下放的,原则上也交由县市实施,支持经济发达镇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二是优化财税分配制度,减轻县市财政负担,加大对下债券资金转贷力度。三是强化土地支撑,改革完善供地方式,保障县域重大产业项目、企业发展用地需求。四是高度重视县域人才引进培养,出台激励人才向县域流动政策,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探索退休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途径。五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完善惠企政策兑现落实机制,建立惠企政策落实评价体系,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人工、社会保险、财务、物流、用能等成本。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凝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大合力。加强党对县域经济的全面领导,建立高规格的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每年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定期开展调度讲评。建立针对86个县市的分类考评体系,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使考核真正成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各地争先进位的助推器。加强县域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选优配强党政主要负责人。加大省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建立干部到发达省市跟班学习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更加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县域企业家专项培训工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信息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