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决策参考>调查研究

省委改革办:当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株洲市醴陵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省委改革办  时间:2022-07-11 15:31: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近年来,株洲市醴陵市因地制宜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创新开展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全市县域住院就诊率达93.85%、县域内基层诊疗人次数占比达73.53%、医保基金县域内占有率达85.24%,有效破解了“本地患者大量外流、医保收支矛盾突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一、强化学科引领,让县级医院治得好

县级医院治不好,群众就往省城跑。坚持持久发力,夯实县级医院龙头地位,确保有能力留得住病人。增加投入强硬件。坚持把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最实的民生工作,多方筹集资金,落实政府办医职责,近年来,先后投入15亿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市新增三级公立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3家;建成1家传染病防治区、8家核酸检测实验室、6家发热门诊、27家发热诊室,补齐了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做强学科提能力。构建强大的危急重症救治体系,相继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救治 “五大中心”。针对全市发病率高、对外转诊多、医保资金流失大的病种,整合县级医院优势资源,加速推进多学科联合肿瘤诊疗、肝胆胰诊疗、中医整体康复治疗等五个重点专科建设,切实提升“治大病”能力,逐步实现治大病不难、找专家不难。优化服务促提质。着力打造温馨医院、人文医院,推动“互联网+医疗”建设,开通掌上医院APP,搭建预约诊疗平台,为群众提供在线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检验等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组织开展降低群众就医费用专项整治,全市公立医院全部实现收支平衡,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7.31%,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100.95元,职工满意度、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超过95%。

二、突出能力建设,让乡镇医院接得住

乡镇医院接不住,分级诊疗就落空。坚持抓基层强基础,确保乡镇医院能够承担大多数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任务。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为抓手,全面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由2家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5家二级综合医院组建医共体,统一管理成员单位行政、业务、人事、财务、绩效、采购、医技、信息等方面工作,实现优势互补、统筹发展,有效破解了乡镇医院能力不足、管理不当、公卫不优的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近5年公开招聘440名医护人员充实基层,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全科医生。提质改造31家基层医疗机构,建成12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并获国家通报表扬,4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推进服务重心下移。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打造2家三级公立医院高血压专科门诊、2家镇卫生院高血压示范化门诊、34家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专病门诊和213家村卫生室高血压监测点,并将慢性病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服务内容,149个家庭医生团队深入老百姓家中开展健康体检和随访服务,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目前,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实现“治得好小病、管得住慢病、看得出大病、转得了重病”的目标。

三、注重规范发展,让民营医院参得进

社会办医是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坚持公私医院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着力构建公私互补、良性竞争的办医格局。准入上优化服务。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审批流程,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注册由原来需要提交18项资料精简为7项,法定审批时限压缩至9个工作日。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6张床位的标准,为社会办医向高水平、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预留规划空间。引导社会办医尽量办专科医院,对已办成的综合医院,引导转型为专科医院。目前,全市有二级民营医院8家,其中2家为具有特色专科的综合医院,6家为错位发展、定位明显的专科医院,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政策上一视同仁。坚持党建引领,选派干部担任大型民营医院第一书记,兼任民营医院牵头的医共体成员单位党组织书记,确保医改政策方针落实。鼓励大型民营综合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按照平等、自愿、一致的原则参与社区医疗和公卫服务。推动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同等参与全市健康扶贫、国卫创建、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并享受同等机会和待遇,形成良性竞争,倒逼公立医院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监管上一律从严。持续开展“综合监管年”活动,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常态监管,对重大违法的医院一律从严从重处罚,对性质恶劣、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医院一律顶格处罚,对典型案例一律向社会曝光。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对597家单位综合评定,对投诉举报多、安全隐患大、有失信行为和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重点监管,并将监管结果与机构校验、等级评审、评先评优、职称聘任、定期考核等挂钩。

四、营造重医环境,让省市专家下得来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办法,汇聚优秀人才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通过开展“湘雅乡情”等活动,近五年,柔性引进217名省市知名医卫专家。以乡情牵引专家。以乡情为纽带,从湘雅医院醴陵籍老乡开始,带动省人民医院、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吸引到上海长海等知名医院专家,来醴陵各级医院坐诊。实现了每周至少有20名以上市外专家,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轮流来醴查房、坐诊、手术、带教、讲座。以礼遇厚爱专家。设立“湘雅专家服务站”,为专家亲属在醴陵就业、医疗、教育等提供便利;每年组织一次高规格的“答谢”活动,深入专家老家探望亲属,慰问醴陵籍抗疫专家;利用户外广告、影剧院等宣传媒介广泛展播专家公益事迹,让专家受到尊重。以机制留住专家。优化服务保障,出台鼓励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给予专家差旅、义诊、讲座等适当补助;明确下基层单位可发放奖励性绩效,充分调动了市本级专家下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湘雅乡情”活动实现了由坐诊向学科发展转变、由公立向民营医院拓展、由城区向乡村基层延伸。

五、坚持内外同防,让防疫战争打得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疫情第一道防线。醴陵不断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疫情防控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急反应水平,坚决守好基层“哨点”,筑牢疫情防控底线。2020年2月以来未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保持了疫情防控平稳向好态势。严管控。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建立动态排查机制,通过发动村(社区)排查、加强单位自查、强化行业检查、运用大数据核查、加强举报追查等方式,确保了“追踪到人、登记在册、社区管理、医学观察”措施落实到位。加强高铁站、火车站、高速出口处值守,压实“五包一”责任,落实闭环转运、隔离管理、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累计排查重点人群40405人,集中隔离5959人。强能力。持续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和设置发热门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酸检测服务能力,添置1台移动方舱实验室,增加6000人份日单管检测能力。目前,日单管最大检测能力提升至1.85万人份。常态化对29类重点人群进行定期核酸抽样检测,今年以来共抽检70.3万人份,开展全市区域核酸应急实战演练采集97599份,累计核酸检测156.9万人,结果均为阴性。固屏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能力建设,全力推进同源加强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重点推进60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病毒接种。全市累计接种187.6万次。其中,第一剂次71.8万人,第二剂次68.7万人,第三剂次47万人。3岁及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95.12%、加强针接种占比86.56%。

醴陵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带给我们四点启示。一是坚持党政主导是保障。医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重新的利益分配。没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多任务难以真正落地见效。醴陵市委市政府的高度站位、坚强领导、政策支持,为医改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二是坚持改革惠民是前提。医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醴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让群众就地就近得到更健康、更有效的诊疗服务推进改革,使群众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让医改惠民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坚持实事求是根本。总书记指出,一切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如果违背这一发展规律,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醴陵无论是加大医卫事业投入、建设“五大中心”,推动医防融合、“湘雅乡情”活动常态化,还是守好基层“哨点”、科学精准防控疫情等,都立足于当地实际,故而能够做到投入小、效果好、社会认可度高。四是坚持创新探索是关键。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没有固定模式可搬,必须敢于创新突破。醴陵坚持用好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市赋予的政策,提升县级公立医院龙头地位,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初步探索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医改之路。

(执笔:史海威、邓培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信息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