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决策参考>调查研究

朱光耀:入世20年湖南外贸发展成就与展望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朱光耀  时间:2022-08-09 15:37:44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湖南省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视察时提出湖南“一带一部”战略定位;2020年9月,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打造“三个高地”、担当践行“四新”使命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为湖南开放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到2021年底,中国入世20年整,20年来全省外贸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一、入世20年湖南省外贸发展的主要特点

外贸总额增长25倍,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中国入世以来,湖南省外贸总额从229.4亿元增长至5972.8亿元(2001-2021年,下同),增长25倍,年均增速达17.5%。出口规模从145.2亿元增长至4212.2亿元,增长28倍,年均增速为18.1%。出口占比从63.3%上升至70.5%,提高7.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从60.9亿元扩大至2451.7亿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爬坡过坎阶段(2002-2016年),该15年外贸发展相对平缓,外贸总额和年度增量均较小,外贸总额从2001年的229.4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740.5亿元,年均增速14.5%,期间2014年达到阶段性峰值1894.8亿元。二是快速攀升阶段(2017-2021年),该5年外贸快速发展,2016年11月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把“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定位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外贸总额从2016年的1740.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972.8亿元,年均增速达28%,年度增量均超过500亿元,5年时间湖南外贸总额接连突破2000、3000、4000、5000亿元大关,直逼6000亿元。

一般贸易占据主导,加工贸易开始衰落,保税物流高速发展。20年间,湖南进出口始终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保税物流发展较快。一般贸易从198.3亿元增长至4747.2亿元,增长22.9倍,年均增速为17.2%,占比从86.4%下滑至79.5%。加工贸易从22.5亿元增长至711.2亿元,增长30.6倍,年均增速为18.9%,占比从9.8%上升至11.9%。保税物流从0.4亿元增长至416.2亿元,增长1020.4倍,年均增速为41.4%,占比从0.2%上升至7%。从趋势来看,一般贸易仍处于上升阶段,近3年分别增长40.3%、13.3%、31.7%;加工贸易开始衰落,2020年达峰;保税物流再度高速发展,从2016年1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16.2亿元。

外贸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民营企业尤为活跃。20年间,民营企业逐步取代国有企业成为进出口主力,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下滑。民营企业从17.8亿元增长至4639亿元,增长259.8倍,年均增速为32.1%,占比从7.8%上升至77.8%;国有企业从165.1亿元增长至796.9亿元,增长3.8倍,年均增速为8.2%,占比从72%下滑至13.3%;外资企业从46.5亿元增长至532.5亿元,增长10.5倍,年均增速为13%,占比从20.3%下滑至8.9%。从趋势来看,民营企业从2008年起成为主力,近5年稳步增长;国有企业进出口长期低位徘徊,2019-2021年增长明显,年均增速为31.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趋于平稳,2018年达峰,近3年稍有回缩。

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明显,市场结构更趋合理。20年间,东盟占比从6.8%上升至16.4%,取代欧盟(27国,不含英国)成为湖南第一大外贸伙伴,日本和韩国比重分别从13.6%、11.4%下滑至3.5%、4.9%,美国和非洲比重稍有上升,澳大利亚和巴西取代英国和加拿大成为全省十大外贸伙伴之一。与湖南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欧盟、东盟等分国别单计,下同)从2001年163个增加到2021年221个,其中进出口值10亿元的国家和地区由2001年5个增加至61个。外贸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前十大市场总体占比从2001年84.7%下降至2021年75.8%。

长沙仍居外贸龙头,岳阳、郴州、邵阳快速崛起(详见湖南各地市州进出口情况表)。2001-2021年,长沙市始终保持湖南省外贸龙头城市地位,但比重从59.8%下滑至46.5%,岳阳市、郴州市取代株洲市、湘潭市跃居第二、第三大外贸城市,邵阳市表现亮眼,20年增长了220.9倍,从倒数第二跃居第七,自治州发展最为缓慢,仅增长1.8倍。总体来看,2001年湖南省外贸以长株潭为核心,10亿级地市仅长株潭三地,占比合计81.6%,2021年外贸规模分化,千亿级地市仅长沙市,百亿级地市有10个,怀化市、自治州、张家界市均低于20亿,明显落后。

机电、高新技术、文化产品出口占比上升,进口进一步集中于机电、高新技术、金属矿及矿砂、农产品四大类。 20年间,湖南主要进出口商品占比大幅调整。2001年,出口商品集中度和附加值均较低,重点商品种类及其占比分别为机电产品(18.8%)、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9%)、农产品(8.7%)、服装及衣着附件(8.4%)、食品(7.2%)、文化产品(6.7%)、烟花爆竹(4.9%)、陶瓷产品(4.6%)等等。2021年,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重点商品种类及其占比分别为机电产品(43.6%)、高新技术产品(11.9%)、文化产品(11%)、钢材(5.4%)、服装及衣着附件(4.7%)、鞋靴(4.5%)等等。20年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文化产品出口占比分别上升了24.8、9.9、4.3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农产品、烟花爆竹出口占比分别下降了7、5.1、4.2个百分点。

2001年,重点进口商品及其占比分别为机电产品(53.4%)、高新技术产品(15.1%)、金属矿及矿砂(13.1%)、基本有机化学品(5.2%)、农产品(3.9%)、钢材(3.9%)、纸浆、纸及其制品(3.5%)。2021年,重点进口商品及其占比分别为机电产品(32.4%)、高新技术产品(23.9%)、金属矿及矿砂(22.9%)、农产品(16.9%)。农产品、金属矿及矿砂、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比分别上升了12.4、9.9、8.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基本有机化学品、钢材、纸浆、纸及其制品进口占比分别下降了21、4.7、3.9、2.7个百分点。

综合保税区成为外贸发展重要引擎。当前,全省综保区共有5个,自2014年以来,衡阳(2014)、湘潭(2015)、岳阳城陵矶(2016)、黄花(2017)、郴州(2018)等综保区先后开展进出口业务。2014年,全省综保区进出口36.4亿元,2021年达到1494.1亿元,2015-2021年的平均增速达70%,远高于全省外贸平均增速。2014-2021年,综保区进出口值占全省进出口总值比例逐年提升,从1.9%提升至25%,已成为全省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高速发展。2019年以来,全省大力发展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2019-2021年,市场采购分别进出口44.9、89.2、224.9亿元,后两年分别增长98.6%、152.1%。2020年、2021年跨境电商分别进出口19.8、140.5亿元,2021年增长了609.4%。

二、湖南外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存在的机遇。“一带一路”为湖南外贸注入强劲新动力。目前,全省企业同“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开展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重点领域合作项目有序开展。2021年,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1792亿元,增长21.7%,贸易量居全国第15位、中部六省第2位。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主要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均在100亿元以上,且同比均大幅增长。湘非经贸合作为湖南外贸拓展新空间。湖南正加快实施“强省会”战略,打造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非洲禀赋”与湖南“优势产业”多领域互补,扩大湘非经贸合作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引擎,也将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强劲支撑。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已培育100多个非洲品牌产品,形成咖啡、可可、腰果、小五金、小农机等10条进出口产业链。湖南对非贸易额从2016年全国第16位跃居至2021年全国第八位、中部第一位,预计到2025年,湖南对非贸易可突破千亿规模。RCEP和自贸试验区为湖南外贸增添新动能。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湖南与RCEP其他成员国产业衔接、产能互补性较强,在机电产品、资源类商品、汽车等产业上,合作空间广阔。湖南自贸试验区拥有“后发”“先行”两大优势,通过构建制度创新高地,增强开放协同叠加效应,适应国际贸易规则标准,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升级,将加快推进湖南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程,由商品贸易、加工贸易逐步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攀升。

面临的挑战。国际贸易环境错综复杂。一是需求下降,疫情反复、俄乌冲突、欧美通货膨胀货币紧缩,均导致海外市场消费需求下降;二是贸易受阻,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2000-2020年,全球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原审立案累计1932起,2020年最多。俄乌冲突影响中欧班列运行、玉米等粮食进口、邮快跨商品出口;三是利润承压,海陆空国际运输费用高企,石油、天然气、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导致以美元收款结汇的出口企业利润减少。省域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东部地区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外贸规模一直领跑全国。2021年,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以及福建出口贸易额(按美元计价)占全部出口贸易额的72.4%。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省市对辖区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展开的竞争愈加激烈。湖南产业集群效应相对偏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吸纳能力相对较弱,人口呈净流出状态。2021年全省外贸总额仅为全国外贸总额的1.5%。市场主体规模小活跃度低。外贸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湖南有外贸实绩的企业相对较少。2022年一季度,全国有注册外贸企业166万家,中部六省有12.6万家,湖南为2.2万家,湖南有外贸实绩的企业只有4832家,外贸企业活跃度只有22%。2021年,全省纳入贸易统计的省外货源企业3702家,进出口2738.5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45.8%,该类企业报关、物流甚至全外贸流程都可能在外省开展,对全省就业、税收促进作用不大,仅数字上拉动外贸增长。国际物流通道运输条件不优。陆运方面,中欧班列存在本地货源不足(仅占22%)、线路单一(部分货物外流)、回程班列数量少(仅占33.4%)、发展不平衡(长沙1家独大)等问题;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怀化东盟班列产业配套不齐全、运营成本高。水运方面,城陵矶新港直航未常态化规模化运行,2021年仅发运5班次,配套设施不完善如吸粮机、港口调运车辆少,港口作业能力有待提升,存在货物滞箱滞港现象。空运方面,黄花机场国际全货运航线较少(7条),3号货站资源保障能力仅35万吨,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求,缺乏本土货航支撑,在“专业航司+专业枢纽”新一轮物流竞争中将处于被动。

三、促进湖南省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抢抓外贸政策风口机遇。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抢抓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快速落实自贸试验区改革措施,以高桥市场打造中非深度合作先行区为契机,搭建稳定的中非合作商贸渠道,支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打造湖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区,扶持引导园区视频文创企业“走出去”。积极对接融入RCEP,与成员国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经济合作。

加快升级外贸产业结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合金新材料领域“专精特新”出海。把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机电产业和出口产品中,提高机电产品特别是大型产品和成套设备的科技含量。支持有一定竞争力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如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烟花爆竹等加快技术改造,支持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档次,稳步扩大市场份额。鼓励扩大光电、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关键技术和设备进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扶持肉类、粮食、水果等进口指定监管场所和药品进口口岸业务做大做强。

持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畅通国际物流通道。陆运方面,优化班列布局,做强中欧班列、东盟班列、“湘粤非”班列,将长沙、衡阳、怀化、株洲打造成连接欧洲、中亚、东南亚、非洲之间运输通道的重要节点。按需增加永州——香港直通车数量,支持其他市州、县市区发展港澳直通车模式。水运方面,支持湖南城陵矶港务集团做大做强,增密至香港水运直达航线,统筹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空运方面,推进长沙黄花机场国际货运做大做强,打造中部地区国际货运枢纽,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州开行国际全货机航线。建强各类对外开放平台。支持湖南综合保税高质量发展,着重引进一批优质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相关加贸企业。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展首创性、集成性、系统性、链条式的改革探索,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大平台。健全中非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对非贸易。强化金融支撑,建立省级外贸融资平台,鼓励市州建立市级外贸融资平台。加强政策激励支持。健全正面激励机制,对外贸营商环境优良、外贸质效提高明显的市州、县市区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支持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积极发展外贸新兴业态。鼓励跨境电商企业联合外贸、外经、物流等各类企业在欧洲等热门市场采用自建、合建、租赁等方式共建共享公共海外仓。全省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桥市场采购试点成熟经验做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州、县市区自主发展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大文化、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等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力度。探索飞机及大型工程设备的保税融资租赁业务,探索二手工程机械出口及再制造出口,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探索集团保税、产业链保税等新模式,培育数字贸易等新业态。

(作者为长沙海关关长、党委书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信息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