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双牌县委县政府:环境整治出“新招” 和美乡村焕“新颜”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双牌县委县政府  时间:2023-07-05 11:47: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双牌县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先后荣获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区、省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县、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一、以“制”促“治”,激活人居环境整治新动力

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一套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运行机制,以完善机制促进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上下联动责任机制。成立县乡(镇)村三级领导组织机构,组建双牌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镇、科级干部联村,推动全县所有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干部指导、督促、帮扶全覆盖。建立健全三位一体调度机制。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调度、分管领导日常调度、部门及乡镇负责人实时调度要求,及时分析研究、调度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建立健全考核到村推进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出台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考核办法,对全县所有村(社区)进行统一督查、考核、评比、排名,做到一季一督查。严格考核结果运用,对季度考核排名前三的乡镇予以一定经费奖补,对季度排名靠后的乡镇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约谈党政主要负责人并责令限期整改,倒逼责任落实。

二、以“行”促“效”,抓出人居环境整治新气象

坚持全面发动、全域推进,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有力举措推动乡村“面子”“里子”俱进提效。抓紧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推进,按一般整治、重点整治、示范整治进行分类,全面建立各村“人、物、项目、问题”四张清单,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土地资源、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要素,逐村编制适用管用、群众易用、镇村能用的村庄整治规划。目前,全县90%以上的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抓实全面整治。以“一廊一带一片”为重点,以“百村大比武”为抓手,按照“打造样板、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五行动”走深走实。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坚持“建、管、用”三位一体,累计拆除旱厕5300座,其中2022年完成农村新(改)建户厕1040个、公厕10座,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以上。全力推进“三房”整治行动,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坚决依法依规拆除违章、危旧和空心房,近三年共拆除“三房”1.23万座。全力推进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坚持“村归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在全县114个村建成532个垃圾收集点,实现垃圾收运一体化,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置覆盖率达100%。全力推进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坚持“因村施策、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建制镇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居全市前列。全力推进村容村貌提升行动,从“脏乱差”问题着手,推动村容村貌提档升级。累计完成风貌改造4380户,农户庭院、围墙完成改造16320座,“五边”绿化植树面积9160亩,种植树木86.8万株,80%的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对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特色打造、全面提升”的目标导向,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共有31个村获评市级以上美丽乡村。抓强融合发展。以打造“文化旅游康养王牌”为契机,统筹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把景、城、镇、村、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无处不风景、无处不休闲、无处不度假”的乡村旅游格局。目前已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4条,开发枫木山油菜花观光、盘家村茶园体验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涌现了茶林镇、桐子坳村、盘家村、廖家村等一批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间接带动就业1.6万余人。

三、以“小”促“大”,开创人居环境整治新局面

坚持从细处着眼、从实处着力,创新工作举措,激发群众热情,通过切实有效的“小手笔”,书写人居环境整治“大文章”。“小宣传”产生“大效应”。充分利用“三微一端”“村村响”广播等平台,多渠道、多举措、多形式宣传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累计建设宣传牌300块,挂横幅、标语6000条,发放宣传资料52000余份,出动宣传车400余次800多人。同时,采用“座谈会”“屋场会”“板凳会”等形式,面对面讲解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广泛征求村民对村容村貌提升、庭院美化等事项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小队伍”释放“大能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依托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日等活动,以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积极动员党员干部、能人大户、志愿者等加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5支,开展志愿服务120余次,整治环境突出问题30余个,受益群众2100余户。“小评比”激发“大活力”。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利用“红黑榜”制度,推荐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卫生清理积极的群众上“红榜”,将拒不参与、环境卫生差的群众纳入“黑榜”,并结合乡村振兴月例会,大力表扬“红榜”先进典型,让后进典型“黑榜”“红红脸”“露露相”。在21个村试行推广“道德银行”积分制,共有3613户农户参与,通过量化积分标准,将村民参加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热心公益、议事决策等10余项内容纳入积分奖励,凭积分可在指定超市兑换相应分值的物品。常态化开展“评比+观摩”,定期进行排名,每月对排名第一的行政村颁发流动红旗,对排名前五的村“两委”干部以及工作突出的先进党员进行宣传,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掀起“比学赶超”热潮。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