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机关党建>文明创建>文明风尚

记者手记:乡村的蜕变与新生丨文明中国·湖南湘西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23-08-29 11:28:02

记者手记:乡村的蜕变与新生

湘西,只闻其名就给人以神秘之感,继而想要一探究竟。但若了解它的过往,就知道这里从未缺少苦难。战乱与离散,贫穷和闭塞,千百年来形成了这秀丽山水间最独特的风土人情。而今初次踏足这片土地,只见山川明媚,万物向阳,一风一物都带着朝气。这正是焕然新生的湘西,恰如一位蓬勃成长的少年。

5.jpg

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竹山村 新华网 钟奕 摄

乘车辗转了十几公里的山路,眼前豁然开朗,到达了目的地,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竹山村,经历了乡村振兴十年来的发展,站在村外遥遥一望,村里柳暗花明、欢声笑语,如世外桃源一般。记者还未进村就先受到了震撼,村口的表演队年过八旬的苗鼓老人依旧身手矫健,一招一式都透着年轻和活力。表演过后他用洪亮的乡音跟记者说:“我和我老婆都在村里的表演队,她唱山歌我打苗鼓,能强身健体还拿工资,我就是喜欢打苗鼓,打了一辈子,现在轻轻松松就能为村里做点事。”

6.jpg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竹山村村民表演队为游客表演苗族山歌。新华网 钟奕 摄7.jpg

7.jpg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竹山村村民表演队为游客表演苗鼓。 荣毅 摄

村子里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自幼就开始跟长辈学习一两样技艺,有些是编织花绳,有些是制作竹筐,如今在村里的统一安排下,聚在一起,边话家常边做活,93岁的非遗传承人龙妹叭告诉记者:“在家也是做这些事,到这也是做,在这大家还能照顾我,给我钱还管饭,能认识很多人,有意思的哩!”

8.jpg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竹山村村民龙妹叭向游客展示编花带技艺。新华网 钟奕 摄

竹山村充分利用当地的非遗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苗寨风情发展乡村旅游,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解决了生计大事,可谓一举两得。采访途中,记者偶遇村里的年轻人吴冬先,闲谈几句得知他竟是返乡的大学生,在长沙工作了几年,听说村里的变化很大,便带着妻儿回乡。他说,如今村里的移风易俗工作做得好,生活环境和邻里关系都好起来了,现在既能在家门口赚钱,又能为父母尽孝。乡村振兴的有了扎实显著的成效,远方的游子又何必眷恋他乡,故乡自有广阔天地。

9.jpg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竹山村返乡青年吴冬先与妻子在自家门前接受采访。荣毅 摄

当天下午,记者又驱车到达了全国文明村镇、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在村史馆里,曾经苦难的岁月展现眼前:雨后泥泞的山路,低矮潮湿的房屋……都在诉说着那些艰难的生存故事。就在2013年,精准扶贫的号角在这里最先吹响,而后的日子,则是乡村的蜕变与新生。

10.jpg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广场。荣毅 摄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让妈妈回家”在村里已经开展多年,曾经不得不与孩子分离外出务工的妈妈们陆续返乡,重操自己的苗绣技艺在家门口就业,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还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11.jpg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村民向游客展示苗绣技艺。新华网 钟奕 摄

这天正是村里的“院坝小讲堂”开讲的日子,村里的年轻妇女齐聚小院,邀请记者也一起来“扯一扯”,这是湘西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的重要品牌,大家环坐一起聊聊家长里短,将理论宣讲变成“拉家常”,让每位村民都能轻松领会,更能落到实处。

12.jpg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院坝小讲堂”。 新华网 钟奕 摄

这些年轻的母亲,都在村里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孩子也能带在身边,节假日孩子们还能一起学习打苗鼓或者参加课外活动。一道院墙,几把竹椅,话里话外,讲的是“民生政策”,“扯”的更是这些年轻妈妈真实的幸福生活。

13.jpg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院坝小讲堂”。新华网 钟奕 摄

当天的采访结束时已是炊烟袅袅,乡村有了烟火气,更显动人。竹山村与十八洞村,只是千千万万中国乡村的缩影,拥有辽阔乡土的祖国,正在为乡村振兴倾注更多心血,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向乡村深入,惠及更多的基层群众,各具特色的文明村镇不断涌现,每个村庄都在变得更加文明宜居,文明乡风已然吹遍村邻乡舍。(来源:中国文明网 记者 荣毅)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信息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