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朱光耀:关于服务湖南贸易强省战略的几点思考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朱光耀  时间:2023-03-06 17:05:5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省”。长沙海关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认真落实海关总署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守国门、促发展,全力推动湖南建设贸易强省、早日迈上万亿元台阶。

一、正确认识湖南贸易强省建设的立足点

近5年来,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湖南外贸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挺进“千亿美元俱乐部”,站上了新的起点。加快建设贸易强省,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有政策支撑。湖南是沿海发展的腹地,更是内陆开放的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一带一部”的发展定位,明确“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极大提升了湖南在全国的发展坐标,为湖南开放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近年来,全省主动服务、对接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经济稳居全国十强,为外贸发展蓄势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实现贸易2572.3亿元,增长46.4%,占总值36.4%。特别是湖南建设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以及RCEP自贸协定生效实施等,给全省外贸发展增添了“新引擎”。2022年湖南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实现贸易2296.8亿元,增长27.6%,占总值的32.5%。

有规模效应。入世以来湖南外贸发展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21年增长近30倍。近5年从2018年3076亿元增长到2022年7058亿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达18.1%。尤其是2022年连续突破6000、7000亿两大关口,增长20.2%,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总量居全国第14位,增速第9,高出全国12.5个百分点。外贸实绩企业达到8480家,是2008年的4.5倍,全省外贸企业的活力、持续经营能力、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27个国家和地区。

有产业基础。湖南围绕打造“三个高地”,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同时,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全省已培育形成万亿级产业3个、千亿级产业14个,制造业领域拥有4家千亿级企业,38家百亿级企业。2022年,湖南出口机电产品2123.7亿元,增长18.3%,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1.2%。

有平台通道。从平台建设来看,湖南现有国家自贸试验区片区3个,一类开放口岸3个,综合保税区5个,保税物流中心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6个,海关监管作业场所26个,进境指定口岸和监管场地16个,进口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25个,平台数量居内陆省份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多层次多种类开放平台体系。2022年湖南自贸试验区进出口2135.9亿元,增长27.8%,占全省总额30.3%;5家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659亿元,增长25.6%,占全省总额23.5%。从对外通道来看,湖南东西南北空5个方向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建设,形成了水陆空铁邮交错发展的立体运输体系。2022年中欧班列开行1012列,居全国第3位;岳阳城陵矶口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增长68%;湘粤非铁海联运、东盟班列开行427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在飞全货运航线10条。

有竞争优势。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全省与57个非洲国家有贸易往来,对非贸易居中部第1位,2022年湘非贸易556.64亿元,增长42.8%,再创历史新高。湖南工程机械、烟花爆竹、打火机等特色产业出口全国领先,2022年工程机械出口增长117.8%;烟花爆竹出口增长59.9%,全国占比62.3%;打火机出口38.6亿个,全国占比55%。新兴贸易业态发展迅速,2022年市场采购出口达到107.3亿元,增长27.2%。

二、准确把握湖南贸易强省建设的切入点

在分析建设贸易强省的发展基础、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努力补短板、强弱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需扩大贸易总量。当前,湖南外贸总量位列全国第14,但只占全国比重的1.7%,相对体量仍然偏小。2022年全省GDP达48670.4亿元,外贸依存度仅为14.5%,排名全国第18位,低于全国20.3个百分点,与全省经济总量不相称,与广东(64.4%)、江苏(44.3%)、浙江(60.3%)等头部省份相比差距更大。

需优化贸易结构。从进出口结构看,长期存在出口远大于进口、出口增速快于进口的状况,2022年湖南外贸顺差达3251亿元。从商品结构看,进口商品以矿物燃料、工业原器件和初级农产品为主,2022年占全省进口总值51.2%;出口商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两高一资产品为主,2022年占全省出口总值25%,高新技术产品、文化产品占比相对较少,处于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中低端。从市场分布看,全省前三大贸易伙伴集中在东盟、美国、欧盟,三者占全省外贸额41.6%,亚非拉国家份额较小,市场多元化有待拓展。

需育强市场主体。湖南外贸企业绝对数较多,但有外贸实绩的企业较少,尤其是龙头企业和头部企业数量不多,2022年全省外贸企业2.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占比仅32.3%,全省外贸额超100亿元的企业仅6家,超10亿元的企业仅73家。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外贸潜力尚待挖掘,2022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5774.8亿元,增长27.2%,占81.8%;国有企业812.7亿元,增长2.2%;外商投资企业467亿元,下降12.3%。

需发展新兴业态。湘江新区、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之间政策叠加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机场、港口、指定口岸和监管场地等“口岸+平台”的功能联动效应还不明显。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保税+”功能业态亟待拓展。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还在起步阶段,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市场采购贸易与湖北、河南等邻省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精准服务湖南贸易强省建设的着力点

建设贸易强省,海关必作为。长沙海关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今年外贸增长10%、远期突破万亿元目标,从“12345”五个方面推动全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积极服务湖南贸易强省建设。

做强“一个龙头”。一是做好功能叠加。统筹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邮快跨监管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现有平台作用,畅通对外物流通道,运用好中非经贸博览会,引导长沙外贸企业积极拓展对非贸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长沙打造成“开放高地”标杆。二是做强外贸产业。精准用好国家减免税政策,与长沙市政府共建检测实验室,保障关键原材料和设备进口,支持长沙工程机械、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扩大出口,帮助烟花爆竹、植物提取物等特色产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开拓多元化市场,提升市场话语权。三是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区港联动”改革措施落地,推广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和内销便利化改革,整合长沙邮快跨作业场地,扩大长沙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项下改革试点,加强智慧海关建设,持续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

联动“两大市场”。一是推动“稳链保供”。优化粮食进口检疫审批和监管措施,运用“附条件提离”措施,服务粮食、饲料进口储备和优质种业资源引进;推进进口矿产品“先放后检”,为战略资源扩大进口提供便利。二是扩大农产品出口。推动建设活猪、蔬菜、茶叶等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基地;持续落实企业特殊资质备案优化措施,积极推荐农食企业境外注册。三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探索研究内贸外贸货物同船运输、同库存储、同厂加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带动内贸产业提质升级;积极推广HACCP、GAP体系认证,引导企业守法规范经营。

发展“三类平台”。一是加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推动国务院前6批次和海关总署3批次改革试点经验落地见效,努力形成可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和首创性举措,加大成果转化和效能提升。二是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分类制定5家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措施,打造综保区“五大中心”,新增1-2家进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绩效A类。三是做强开放平台。充分发挥冰鲜水产品、原木、肉类等16个进口指定口岸和监管场地作用,力争新增岳阳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

对接“四大战略”。一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服务打造中欧班列长沙集结中心,开展长沙金霞出口货物集拼中心与长沙铁路港联动监管,大力推进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打造长沙国际航空枢纽口岸,做好国际航班复开和航线增开监管保障。二是推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长江中下游海关合作,开展江海联运、预约通关、协同监管,加大“组合港”模式推广,支持增开国际直航航线;指导湘阴虞公港建设,推动省内支线港口与城陵矶港联动。三是加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株洲建设湘粤非铁海联运集结中心;扩大“跨境一锁”改革应用,推动湖南供港澳活猪突破10万头,保障供港澳农食产品安全稳定。四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服务怀化国际陆港和永州国际陆港、邵阳铁路货栈建设,保障中老、中越班列、铁海联运班列扩大运营。

筑牢“五道防线”。一是强化口岸卫生检疫。坚持“多病共防”,完善三位一体防控模式,推动长沙黄花机场创建国际卫生港。二是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开展“国门守护”专项行动,对不合格食品100%依法处置、被境外通报食品100%核查。三是维护国门生物安全,深化跨境电商寄递“异宠”综合治理,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严防非洲猪瘟等重大动植物疫情传入。四是管住商品质量安全。持续开展“口岸危险品综合治理”,加强进口矿产品、旧机电、再生金属固废属性筛查鉴定,严厉打击洋垃圾进口和假冒伪劣商品进出口。五是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开展“国门利剑”联合专项行动,严打重点商品、武器弹药、毒品、反宣品等走私,有效维护进出口秩序。

(作者为长沙海关党委书记、关长)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