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是农村集体建设的重要抓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必由之路。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干群一心,艰苦奋斗,既完成了脱贫攻坚的重任,开始实现乡村振兴的征程,也成功盘活了资源要素,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80万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农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可行道路。
一、十八洞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十八洞村立足自身实际,拓展包括产业经济、资源经济、品牌经济、物业经济、旅游经济在内的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产业优先,带动村民致富。2013年后,十八洞村制定产业脱贫规划,确定了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山泉水、苗绣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然后因户施策,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市场对接等方式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产业。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还组织村民先后成立苗绣、油茶、蜂蜜等产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进一步增收的同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当年实现整村脱贫;202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05元,“在家门口挣钱”已成为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拓宽思路,发展“飞地经济”。十八洞村人多地少,且耕地四处散落,难以集中利用。面对这一局面,十八洞村决定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发展集体经济。2015年,十八洞村与花垣县农业龙头企业“联姻”,成立十八洞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异地流转土地1000亩,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专家的帮助下,种植优质猕猴桃。合资公司中,村集体占股份10%,村民以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合计占股份39%。2017年以来,公司每年都向入股村民发放产业收益金。
因地制宜,形成“水厂模式”。土地贫瘠,山高林密,是造成十八洞村“千年贫困”的重要原因,但换个角度看,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山林资源也是一直没有得到开发的宝藏。2017年4月,十八洞村与步步高集团达成协议,在本村投资建设十八洞山泉水厂。在山泉水厂中,村集体享受15%的利润,并且以“50+N”的模式获得保底分红,即每年保底分红50万元,每销售一瓶水再给村集体经济1分钱。2021年,山泉水厂向村集体经济分红达到64万元。“资源入股+保底分红”的模式之后成为十八洞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一种重要模式,在目前已经或即将开始运营的十八洞旅游开发公司、特色民宿酒店等企业中,村集体均以相同方式参与企业发展。
自主经营,盘活闲置资产。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十八洞村进一步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进而盘活闲置土地和资产,一方面发展“地租经济”“房租经济”,另一方面开展集体经营。2019年,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四议两公开”,决策利用新村部下方700余平米闲置空间,投入集体结余资金和政策支持资金,开办村集体所有餐厅“思源餐厅”。餐厅主要承接团队游客和商务接待,开业后赢得良好口碑,餐厅利润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整合资源,积蓄发展势能。十八洞村对全村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资产进行整合: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流转全村大部分村民田土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主要服务乡村旅游进行土地规划开发;注册或是收回了超过150件“十八洞”“十八洞村”商标,保护集体的无形资产。2019年起,十八洞村与平安集团、湖南润农生态茶油公司合作,建设油茶基地,生产“灵犀十八洞村”山茶油,示范带动全县油茶产业建设,2022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0万元。
文旅融合,打造新时代红色地标。十八洞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是“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和光荣历史的重要纪念地、见证地。同时,十八洞村又是武陵山腹地的苗族聚居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十八洞村围绕红色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高质量打造新时代红色地标,通过设立“吉客节”、复原视察线路、开设红色党课、布置十八洞精准扶贫展览等方式讲好总书记与十八洞村的故事,讲好十八洞村“新山乡巨变”的故事。通过成立旅游公司、建设田园综合体等方式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吸纳村民就业,进一步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2021年,十八洞村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
二、十八洞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启示
十八洞村发展集体经济,注重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党建引领、以我为主,既充分依靠和体现集体优越性,又有效照顾和调动村民积极性,具体可以归纳为把握住以下六对关系。
资源与资产的关系。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资产,但资源开发必须服务于集体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解放思想,让资源加快向资产转化,同时必须有序、适度,不能竭泽而渔,给子孙后代留下“负资产”;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壮大集体,让集体资源真正造福全体村民。
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受益范围和持续时间应当是发展集体经济时的重要考量。在确定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时,应当放弃只能产生短期好处、带动少数人群的产业,选择能够产生长期收益、带动多数人群的产业;在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牺牲部分短期利益,换取可靠的长期利益,增强集体经济后劲。
合资与合作的关系。合作是比合资更深层次的发展集体经济的要求。落后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借助外界的帮助,初期可能采取合资的方式来合作,但如果在合作过程中没有学到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方法,没有培养起本乡本土人才,那就只是浅层次的合资而不是深层次的合作。合资式的集体经济难以长久,只有合作式的集体经济才能形成集体发展的不竭动力。
市场与政策的关系。政府与市场是驱动集体经济发展的两轮,既须善于运用各级政府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争取转移、奖补资金,又应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经历洗礼、做强做大,这样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政策存在退出、调整的风险,市场存在变化的风险,需有遭受风险的预期,也应有预防和应对风险的准备。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集体经济发展须有品牌意识,应先打造品牌,将品牌做优,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再提高数量;还需因地制宜,围绕本村优势、特色开发集体产业,不能“拿到盘里都是菜”,匆忙发展一些本村不适合、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经济的发展应当与村民个人利益的发展相互促进。既能够统筹全村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利益让渡调动激发村民个人的发展动力;既能始终发挥党支部举旗定向的战斗堡垒作用,又能通过民主议事吸纳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三、在新征程上推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再攀峰,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聚焦共同富裕的目标,十八洞村须进一步完善机制、拓宽思路、明确方向、深化经营、做好分配,以更高标准做优做强集体经济。
在机制上,完善集体经济议事决策监督机制。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社合一”大背景下,必须建立更加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三治”结合的议事决策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十八洞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应合理划分和村委会的职责职权,实行民主议事、民主决策,重要事务要及时向党支部请示;完善经费支取、账目监督等财务制度,按照村务公开要求及时、定期公开账目。
在思路上,深化既有资源向有形资产的转换。首先,充分利用“十八洞”品牌资源,在与企业合作中认真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其次,用好人才资源,既需“外请”又需“内育”,尊重专业、尊重知识,在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中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第三,深挖文化和自然资源价值,在保护的前提下将资源转化为资产,让绿水青山继续变成金山银山。
在方向上,围绕三产融合优化集体经济布局。通过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留住利益链。2021年,张吉怀高铁的开通结束了湘西州不通高铁的历史,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十八洞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应以旅游服务为重点,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间的连接和桥梁作用,提质升级教育培训、观光旅游、会议会展等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才能形成三产有机融合、“1+1+1>3”的良好效果。
在经营上,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集体产业升级换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根本就是要让农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能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为发挥集体优势,做好存量文章,十八洞村应对已有集体经济产业进行提质改造,将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将产品种类由单一型、大众型向多样型、品质型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试水特色商品定制、高端旅游等细分市场,以更人性化的思路打造集体经济品牌。
在分配上,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乡村治理中的“杠杆”作用。在做大集体经济收入规模的同时,十八洞村应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既为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持续投入,又应保障村民合理合法分享集体经济成果,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做好公益事业,又应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以增进团结,维护村庄公序良俗,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