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湘阴县认真落实全省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决策部署,围绕岳阳“打造三资改革的特色品牌、推出三资改革的全国模式”总体目标,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协调联动,统筹做好归集、处置、运作文章,着力激活资源、盘活资产、用活资本,有效推动“三变”转化、“三量”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截至今年10月,全县国有资产总量增加136.59亿元,形成上缴国库收入75.37亿元。
一、依托优质资源抓开发,提升“三资”增量
推动岸线资源科学利用。充分发挥湘江岸线、航道和深水良港资源优势,由县属国企与省港航水利集团、湘江新区湘江集团合作,投资近100亿元启动虞公港及集疏运体系建设,纳入全省“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为深度对接融入“强省会”战略和长株潭都市圈打造通江达海“桥头堡”。特别是坚持以港带产、港产融合,争取规划布局建设临港产业开发区,远期将带动近30平方公里片区综合开发,成为县域发展新引擎。推动文旅资源化零为整。成立左公故里旅游公司,对县域特色文旅资源进行统筹整合、统一规划,实行规范管理、有序开发,着力做强文旅产业。先后引入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柳庄·湖湘文化博览园,重点开发鹤龙湖蟹虾小镇、樟树港辣椒小镇、岳州窑青瓷艺术小镇,提质升级湘阴文庙、左宗棠纪念园、岳州窑博物馆、郭嵩焘纪念馆、远浦楼等八大人文景区,着力打响名人、名水、名窑、名食IP。截至今年10月,累计接待游客463.8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9.53亿元,同比增长96.1%。推动矿砂资源点石成金。将河道砂石开采销售授权县属国有企业统一经营,2022年度完成砂石开采2094.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67亿元。新一轮采砂规划预计开采量1.416亿吨,可形成财政收入近25亿元。引入中联重科,计划五年投资300亿元在湘阴建设全球顶级建筑新材料生产基地。成功竞拍出让两处建筑用砂矿和花岗岩矿,实现挂牌收入2.95亿元。授权县城发集团成立能源公司运营水上加油项目,2022年5月运营以来,实现销售收入2.86亿元。推动服务资源精准滴灌。成立由政府法制部门牵头的县“三资”运作法规文件专班,按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国有资产资源、国有企业资产资源、园区国有资产资源和特许经营权五个类别精准指导服务。截至今年10月,为县属国企资产处置和“三资”运作改革提供法律指导60余次,依法依规盘活资源65.15亿元,实现入库收入34.84亿元。
二、整合优质资产抓处置,激活“三资”存量
变个体为整体。将县域内43个内湖水库、5.6万亩水域作为经营性资产进行整体打包,引进社会资本专业运营,实现经营权转让收入4亿元。将三井头社区危房、公房资产统一归集后挂牌出让,对19处国有资产三年期租赁权进行公开拍卖,实现处置收入4731万元。变闲置为利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原则,由湘阴聚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建成宋家垄电池储能电站,将谷期电网富余电能储存起来,在峰期重新送回电网,缓解供电紧张局面的同时提高电力经济效益。在用电高峰期可提供5900万度电,预期实现年产值1.4亿元,增加当地税收600万元。积极引进广东艾买菜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投入500多万元对县建新市场进行提质改造,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和运营,资产由原来的373万元提高到2500多万元。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925亩,推动园区10家低效企业“腾笼换鸟”,容缺办理完善70处闲置国有资产手续,实现土地资产收入17.2亿元。变无形为有形。挖潜公共资金流资源,将县卫健系统工资代发及基普药集采集销纳入县域智慧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项目,引入银企资本4981万元,建成后将一体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采取“特许经营权+市场化运营”模式,推进公共机构屋顶光伏发电、城区停车位及充电桩、水库水安全保障等5个特许经营权项目,盘活资产价值14亿元,预计实现财政收入5亿元。变劣势为优势。在岳阳率先采用EOD模式,实施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及产业绿色发展项目,通过将农村内河内湖功能修复工程清淤疏浚活动产生的副产品(砂砾石)的处置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及其他相关税费收入,专项用于项目开发建设、招商奖励、投资补助,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项目有效融合、收益反哺。未来十年预计实现收益5.21亿元,找到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三、对接优质资本抓运营,撬动“三资”变量
“靠大联强”推动片区开发。按照“大公司、小管委会”思路,支持县属国企洋沙湖集团采用“投资人+EPC+O”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对县高新区实行封闭开发20年,彻底改变财政背负园区发展债务包袱的被动局面。坚持“公司主体、市场运作、封闭运行、政策支持”,湘江新区与县政府按照9∶1比例出资组建金龙先导区征拆基金,湘江集团与县属国企按照7∶3比例组建合资公司推动先导区开发,预计今年投资达30亿元,386亩首开区明年可全面建成运营。“借鸡生蛋”推动基础建设。着力以最小财政投入换取最大投资回报,全面对接国家政策,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4.9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52亿元、专项债券12.4亿元。引进中铁六局、中铁二院和中铁资本公司组成联合体,采取“投资人+EPC+文旅产业”模式,推动总投资12.15亿元的樟树港湘江大桥与金雷大道加速建设。通过PPP招商,与社会资本组建合资公司统建统管,投资8亿元建成湘江水厂,解决了3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通过土地预期开发收益引入市城运集团,以委托代建方式实施芙蓉北路北延线建设,总投资7.2亿元,其中湘江新区的项目出资占比60%。“强筋健骨”推动国企增效。将做活做优国企主营业务、做大做强国企运营实力,作为深化“三资”运作改革的关键,整合县域优质资产注入3家国企,围绕清隐债、降高息、去非标、提信用综合施策,支持深化资产市场化融资。截至今年10月,3家县属国企信用评级均达AA以上,县城发集团成功发行13.9亿元企业债,推动县洞庭控股集团完成6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
(作者为湘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