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江永县委县政府:农民做主 自建自管 打造“和美湘村”建设样板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江永县委县政府  时间:2023-12-07 12:06: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江永县立足西南边陲、瑶族小县的县情特色,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走出了一条“和美乡村自己建”的新路子,建设了一批充满“湘韵湘风”的和美乡村。

突出“实用性”,村庄规划村民“画”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依规建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行“我的家乡我设计”活动,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村庄、怎样建设村庄”,引导农民献计献策、共商共议,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广听民意拓渠道。通过会议讨论、入户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依托乡村振兴月例会、乡村建设座谈会、设立规划建议箱等,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共商共议、建言献策。去年以来,动员群众参与村庄规划编制讨论5000余人次,整合采纳建议意见300余条,全县的村庄规划编制更接地气,村民群众认可度更高。组建队伍纳人才。采取整合力量、专门聘任、志愿服务等方式,专门聘请经验丰富的村民“土设计师”作为顾问,组建一支本土化、专业化“乡村规划队”。本着“留住瑶寨风情特色、守住绿色乡愁”的原则,现场指导规划实施,真正把规划做到农民心坎上。示范带动促实效。每年精心挑选10-15个基础条件好、群众参与度高的村开展示范创建。在示范村建设建设中,通过定期公布规划进度、村民代表监督、开展专项督查等方式,重点对农村建房、乱搭乱建、水泥使用严管严控,保障规划落地见效。目前,已建成向光村、勾蓝瑶寨等31个示范村,城下村、洞美村、呼家村等12个村正按规划有序推进。

激发“成就感”,乡村建设村民“建”

推行“政府提供用料、村里筹资筹劳、村民投工出力”乡村建设模式,推动“自己的家乡自己建,自己的工程自己干”,既减轻县级财政负担,又提供一批就业岗位,全面激发村民重义轻利、建设家乡的自豪感、成就感。推行“政府+村民理事会”合作共建模式。在政府引导下,各村选举成立村民理事会,负责组织项目建设、筹集管理捐款、发动群众投劳、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等事务。推行“三三制”资金筹措模式。采取政府奖补、群众筹资、投工投劳等方式,将项目计划资金分成三等份筹集乡村建设资金。即县财政负责一等份,通过政府采购提供建设用料,变“出资为出料”,从源头上保障建材质量;村支两委和村民理事会负责一等份,通过发动村民筹资捐款、组织村民义务投劳出工、运输材料、提供废弃建材的方式,筹集项目资金;成本节约一等份,把项目建设工程交由村民理事会组织实施,初步估算节约成本占计划投资的三分之一。今年以来村民自筹资金累计达到1500万元,义务出工13万人次,300余户农户主动出让土地,免费提供老砖瓦、老木料等旧建筑材料,挖机、农用运输车等设施,折计节约建设成本2000余万元,累积节约财政资金约6100万元。推行“四小园”环境改造模式。引导村民拆除整治闲置废弃的“空心房”,利用街头巷尾的闲置地、“边角料”,通过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改建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为内容的“四小园”。推选有爱心的村民代表当“园主”,全县已建成“四小园”7172个,其中“小菜园”2377个,村道两边及空坪种植树木2.6万余株,5500余户农户参与庭院美化亮化。共拆、共管、共种、共享的“爱心邻菜园”建设模式在全省宣传、推介。

坚持“精细准”,农村设施村民“管”

坚持建设与管理齐抓、管护与治理结合,落实地方政府主导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发挥村民委员会作用,鼓励并支持农民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精准明确管护主体。按产权归属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责任,村民委员会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管护责任,鼓励引导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代管。户属设施则由农户承担管护责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或者社会力量提供社会化服务。精细制定管护方式。采用党员责任区、文明户评选、“信用+”、村民积分制、“红黄榜”、有偿使用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管护。设立公益性岗位,优先从低收入农户中聘请管护员,负责日常巡查、小修、保洁等管护工作。去年以来,通过该方法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656人次。精确明晰管护费用。充分考虑成本变化、农户承受能力、财政支持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引导农民自觉缴纳有偿服务费用。通过在村务公开栏内设立公示专栏,公示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费用及经费来源,自觉接受农民监督。

激活“一池水”,乡村振兴为农“兴”

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做好“乡情”文章,充分动员在外乡贤、乡村干部、广大村民齐心协力建设家乡,凝聚乡村振兴大合力。实施“群雁归巢”行动引才回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动员人才回乡创业。今年以来,引进返乡创业户1640户、创业主体509个,返乡大学生120余名,20余个乡村新建一批厂房,30余个村新建一批“百亩”观光旅游产业基地,为乡村增添了一道道靓丽风景。实施“履职问效”行动提升能力。依托“乡村振兴月例会”“乡村学堂”“乡村夜校”等阵地平台,开展学习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去年以来,共开展乡村规划、乡村项目建设、村支“两委”干部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10余期,培训共计1500余人次。通过“走出去”方式,分批组织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到浙江、广东、海南等先进地区学习。实施“内生自治”行动共建共享。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进村组、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网络“五进”行动,强化宣传引导,在群众中厚植“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今年以来,发放倡议书等宣传资料15万余份,利用“村村通”广播全覆盖宣传7次,在镇村两级召开乡村建设茶话会、座谈会等400余场次。组织开展“讲好家乡故事”“村晚”系列活动,选出一批“最美乡村”“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最美规划师”“最美志愿者”,村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得到全面激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信息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