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段宁:因地制宜实施“湖湘千万工程”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段宁  时间:2023-12-07 12:09:05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为进一步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省委党校第65期中青一班围绕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就进一步抓好规划提升、增强规划实效提出了有关思考建议。

一、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把“金钥匙”,让每一个规划都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

浙江“千万工程”尤其是其中的村庄规划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最根本的就是牢牢把握住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的精髓要义。站稳群众立场。“千万工程”实施之初,总书记提了三条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看老百姓口碑”。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决摒弃“政府要做什么”的“甲方思维”,切实树立“村民想要什么”的“乙方思维”,全面纠正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上重管理、轻服务的工作偏差,做到群众点单出题、我们执笔作答,真正编出“从村民心里长出来的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千万工程”蓝图的绘就,是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跑遍每一个村庄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深入农村一线调研,摸清每一个村庄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资源优势,将其作为规划编制的第一依据,做到有分类、有重点、有特色、可操作,真正让村庄规划建立在厚重的泥土地上,而不能变成风吹就倒的“空中楼阁”。把握发展规律。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关系变迁、“三农”发展的阶段演进等发展规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确需撤并搬迁的村庄,保持历史耐心,做好“等”字文章;对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存续的村庄,做到规划该编制的编制到位、该调整的调整到位、暂无条件的实行通则管理,不搞“摊大饼”“撒胡椒面”,切实从规划源头上防止资源浪费。

二、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必须以实效性为导向,让每一个规划都是能实施的规划、能落地的规划、解决问题的规划

浙江的村庄规划之所以做得好,关键在于有效地解决了乡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湖南而言,聚焦解决当前乡村发展难题是做好村庄规划的前提。聚焦解决村民建房选址难的问题。针对村庄居民点布局分散、切坡建房情况普遍,而集中居住又受制于土地权属等原因导致选址困难的突出问题,以“三线”为基准,以“五类”为区分,充分评估、合理编制村庄社区、自然村落的布点规划,引导村民杜绝乱占耕地建房行为,避开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危险区域、易发地段。聚焦解决村级设施配置难的问题。清醒认识当前村级设施不同程度存在的“晒太阳”、管护不到位等问题,学习借鉴浙江余村“1+1+4”规划模式,探索村庄规划连片编制,着力避免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重复投入、重复建设,推动区域规划共绘、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聚焦解决乡村产业落地难的问题。适度提高村庄规划管理的灵活性,探索规划“留白”机制,用好“留白用地”和“留白指标”两个工具,同时,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程经验,着力盘活存量资源、促进土地复合利用,切实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留足弹性空间,努力让产业在乡村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好。

三、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必须以湖湘特色为根基,让每一个规划都能尽显湖湘气质、中国气派

浙江的村庄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关键就是塑造了浙派乡村特色。湘派村庄要独树一帜、脱颖而出,就必须把规划的根系牢牢地扎进三湘山水、湖湘文化、民风民俗之中,努力描绘新时代“水墨潇湘图”。以山水为形。从村庄与山水相融入手,突出“顺地势、依山水、路蜿蜒”的基本原则,以格局肌理、界面轮廓、建筑材质、构件装饰等为要件,编好用好乡村风貌导则、管控要素清单,避免大拆大建、求新求洋,努力让村庄建筑成为山水的延续,让田园风貌与自然生态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以文化塑魂。对镇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制定规范性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规则,指导镇村用规划的笔触、建筑的语言,从《离骚》《春江花月夜》《潇湘八景图》等千年诗画中传承文脉,从古树、古井、古集市,老庙、老桥、老祠堂等历史遗存中探寻记忆,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中,打造古今对话、弦歌不辍的湘韵村落。以民俗点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湘剧、湘绣、龙舟、花鼓戏、花炮制作技艺等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优秀民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以村庄风情吸引八方来客,推动乡村“绿水青山”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让三湘四水的广大村落在传承发展中,迸发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四、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必须以协同协作为前提,让每一个规划都能更好地统筹各方力量、兼顾各方利益

将村庄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处理好与上位规划的上下对接关系,更需推动村民、企业、部门形成“共同体”、拧成“一股绳”,做到共商良策、共谋发展。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坚持“民建民管民享”,学习杭州“规划工作坊”模式,通过“参与式规划咨询会”“规划工作坊微信群”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让村集体、留守村民和在外村民特别是新农人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愿景,引导村民、村集体以“主人翁”的意识编好“家门口”的规划。积极引入市场力量。走好乡村建设、乡村运维管理、乡村经营“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之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村庄,邀请相关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规划编制,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新功能与新价值,以更加契合乡村产业发展和经营乡村需要的村庄规划,引导乡村生态优势、文化优势、环境优势更好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学习借鉴浙江“全域一盘棋”,特别是杭州“全资源整合”工作原则,推动建立市、县、乡三级村庄规划编制联席会议制度,分级统筹水利、农业、林业、交通、财政、文旅等部门力量,实现规划要素的无缝对接,真正让村庄规划由“闭门造车”的“独角戏”,变为政、企、民共同缔造的“交响乐”。

(作者为省委党校第65期中青一班学员,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信息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