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教学及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毕业生不能或短期内很难满足企业需求,是当下招工难与求职难并存的重要原因。现场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制造强国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深远影响。根据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将面临近10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巨大缺口。积极应对市场紧缺问题,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重点领域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它能满足湖南省致力于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人才需求,也是践行人才强国战略不可或缺一部分。我省正加速推进紧缺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南范式”和湖湘职教“楚怡”品牌案例。
标准缺失,须制定指导性标准。从我省2023年7月向教育部推荐的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来看,主要包括硬质合金生产、火工装配、电子制造业等40类现场工程师。而现场工程师具体类型也从两个方面显示出不同特色的培养标准:首先,高职院校自行申报,且合作企业需求各异,因此无法形成统一的培养标准,这使得所培养的现场工程师在技能上具有独特性。其次,由于专业和合作企业类型的差异,高职院校难以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导致培养出的现场工程师在岗位技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建立一定的标准,以确保毕业生具备基本职业素养?为此,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制定指导性标准,提供规范性的参考框架,同时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机制缺少,一定程度上各自为政。自2023年7月以来,我省启动了现场工程师培养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经费机制模糊不清、组织和激励机制欠佳,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以及创新链的发展协同也未达预期。而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教师团队主要由兼职人员组成,不仅队伍稳定性差,而且任教酬劳偏低,难以吸引优秀教师。再加上高职院校场地不足、设备落后以及信息化条件欠缺等困境,严重影响了对现场工程师的有效培养。由于培养现场工程师的管理职能尚不明晰,也缺乏统一、专业、科学的规范遵循,实际培养时往往各自为政,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资源整合、师资配备、基础保障、考核评价等培养要素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导致管理工作协同乏力、培养效力发挥受限。
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为打通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最后一公里”,为合作企业培养出能扎根一线、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现场工程师,从2023年7月开始,我省13家企业立足产业需求、结合企业用人需要设立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学校、企业、学生签订学徒培养协议,由2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培养现场工程师。在学校名师(教授)+企业技术专家双大师领衔“大师工作室”指导下,校企构建双向双融通的“综合素质培养导师团队+专业能力培养导师团队”,依托“数字化+专业”培训课程体系和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多维度探索培养模式,现已探索出“企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管理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运行管理模式、“工程导向+工学交替”培养形式等,为我省探索校企协同培养现场工程师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因此要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推广产教融合下校企协同培养现场工程师模式,更好服务和促进湖南职业教育发展。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制定现场工程师培养新标杆。要根据我省重点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接并利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多方合作共同培育未来的现场工程师。基于此,应当构建一套供需契合、学岗衔接、体系重塑以及以标杆引领发展的运行逻辑,并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有效对接国家、行业(企业)、院校层面需求,从职业道德到操作工艺,再到管理协作与创新能力,全方位、多维度地构建科学而富有前瞻性的培养方案。在职业道德方面,以“爱党报国、敬业奉献”为宗旨,以“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进行设计。在操作工艺方面,强调精湛技艺和熟练掌握多种岗位需求,通过灵活组合不同技术流程,使之符合行业一线岗位的高要求;在管理协作方面,注重团队合作意识,在跨专业背景下科学结合行业规范,使组织协调更加高效;在创新能力方面,侧重于激发创造热情,适应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建立保障机制,全面助力现场工程师培养。探索建立多渠道筹措的现场工程师培养经费机制,制定培养经费补助和奖励办法。配套建立高职院校现场工程师培养师资、奖惩及考核等制度。注重并寻求政策支持: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组合式激励;将职业能力评价结果纳入地方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政策支持范围;支持学校与企业加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等项目建设投入,给予相应的用地、公用事业费等优惠;让参与专项培养计划情况作为高职院校“双高计划”考核遴选的依据;制订面向专项培养计划的区域激励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学校与企业携手合作,共同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且素质优良的教学管理服务团队。
【作者分别为湖南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讲师。本文系2024年省社科联“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体系研究”一般资助课题(XSP24YBZ156)成果】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