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曹志强:深入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 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常德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曹志强  时间:2024-03-12 10:54:34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是在全省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做好今年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常德市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同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沈晓明到常德调研提出的“七个下大力”明确要求结合起来,强化“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深入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常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一、聚焦实体经济,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持之以恒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对接融入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富有常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走出去招商,瞄准沿海发达地区,紧盯“三类500强”、央企国企、湘商德商等重点群体,运用市场化方式,发挥驻外招商中心、异地常德商会等桥头堡作用,力争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30个以上。持续抓好项目建设。紧跟国省政策导向、资金投向、项目走向,做好项目储备、策划和包装等前期工作,确保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省规划笼子。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大产业项目机制,全面落实“6411”推进机制,加强新引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力争全年新开工、新投产过亿元工业项目100个、70个以上。持续抓好园区提质。深入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做强做大主特产业,支持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园、园中园。以常德经开区、津市高新区为主要载体,抢抓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机遇,制定专门产业引导政策,发挥院士专家技术优势,构建公共技术平台、专家智库平台,高质量举办专家论坛活动、柳叶湖创投大会,为常德再打造一个真正能够端在手上的有特色的“饭碗”。支持园区调区扩区,清理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改革园区体制机制,力争园区亩均税收增长8%以上。持续抓好企业培育。实施经营主体梯次培育计划,每年按照小微企业、规模企业、亿元企业等级摸排潜力企业清单,强化平台、项目、金融、要素保障,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0家、国省专精特新企业40家、国省单项冠军10个以上。引导优势企业聚焦细分领域、细分市场,支持存量企业扩能升级,全方位扶持企业上市。持续抓好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生命线”工程,严格执行优化营商环境15条“硬核”措施和严明作风纪律的“7个严禁、20个不准”要求,全力落实惠企政策,不断降低企业负担、用工、物流等综合运营成本,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严厉打击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二、聚焦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为创新突破产业突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推进改革攻坚。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深化科技、农业农村、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对接省“4+4科创工程”和“五大标志性工程”,争取国省创新平台在常设立分支机构,探索与顶尖院所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中试平台、创新飞地。持续实施十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重大科技攻关和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升级物流体系,健全水运口岸、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加快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鼓励引导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挥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湖南自贸区协同联动优势,培育发展更多外贸实体企业。

三、聚焦城乡融合,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协调互促、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提升城市能级。围绕“强中心城区”目标,强化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优化功能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抓好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用高品质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常态化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促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防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居全省第一。健全常态化监测帮扶等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五千工程”,全面推进村庄规划提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弘扬文明乡风,加快建设“桃花源里和美湘村”。壮大县域经济。支持各县(市)走好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做深做精主导产业和特色园区,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和集镇产业承载能力,带动打造一批特色小镇、产业强镇。

四、聚焦民生改善,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下大力保障改善民生,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办好民生事业。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统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社保、医保扩面提质,强化困难群体关心关爱,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活动,鼓励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抓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大力解决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桃源抽水蓄能电站、宁电入湘工程常德段等能源项目建设,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五、聚焦安全发展,着力维护大局和谐稳定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大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争取国省金融化债、隐债置换支持,用好用活专项债券,积极盘活国有“三资”,继续推进降息减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强化国家安全监测预警,统筹化解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涉众型非法经营等领域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硬约束,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全力做好财政“三保”工作。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加强源头管控、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和救援体系,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市运行、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抓细抓实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完善“1+6+N”社会治理大脑体系,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化常态化,加强信访源头治理。持续推进法治常德建设,切实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六、聚焦管党治党,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全市上下的思想统一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拼出“新高度”。坚持对标看齐。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实施理论工作“强基计划”,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坚决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统筹抓好农村、社区、机关、企业、“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完善基层运转的财政保障机制,大力化解村(社区)债务,减少非必要支出,确保基层正常运转。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四类干部”战略性培养,注重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关爱回访等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升能力水平。深学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加强对法律法规、财税金融、产业建设、外资外贸、招商引资等方面专业知识学习,努力培养更多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办好创新突破产业突围大讲堂,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锻炼。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建立大兴调查研究和“走找想促”活动常态长效机制,深入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格正风肃纪。扎实开展“洞庭清波”、“三湘护农”、专项资金清查整治等专项监督,确保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实省委“十二个不得”要求,用好“文会智治”信息化平台和重大决策部署网上督查平台,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顽疾,让基层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一体推进“三不腐”,大力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领域腐败问题,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深化清廉常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为常德市委书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