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部署了重点任务,让我们对经济形势的认识更加清晰,对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益阳将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突出产业立市,加快建设具有益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书写新时代高标准的“山乡巨变”,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贡献力量。
一、壮大优势产业,筑牢产业立市主支撑
围绕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找准细分方向,做大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农业强市、数字益阳。做强产业链群。持续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强力推进信维电科产业园、碳谷产业园等十大产业项目建设,推动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五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壮大国家级铝电解电容器产业集群,做精做优电子电路板、沅江船舶、安化黑茶、桃江竹木等省级产业集群。推进“链主、链长、链生态”紧密结合,突出金博股份、艾华集团、奥士康、亚光科技、惠同新材等8家上市企业补链强链延链,提高产业链本地配套率。巩固提升“一县一特”发展成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同创”,抓好桃江竹业小镇、南县稻虾小镇等省级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培育粮食、茶叶、水产、笋竹等重点全产业链,打造稻虾、休闲食品、中药材、芦菇芦笋、木槿花等特色全产业链。梯度培育企业。持续实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存量企业扩能升级,引导高成长性企业扩产增效,确保今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产值过50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推动华翔翔能等企业加快上市。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打造更多行业地位突出、专业技术领先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加快抢占细分赛道制高点。提升园区质效。聚焦“五好”目标,突出“三生融合”“三态协同”,加快园区水、电、路、气、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金融、科技、人才、物流等要素支撑,高水平建设益阳高新区、龙岭产业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做优做大做强主特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序剥离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责,试点设立园区现代产业投资基金,推进园区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有序推进园区调区扩区,积极盘活闲置低效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园区亩均效益。开展精准招商。完善“两图五库”,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紧盯头部企业招大引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创新链相关方集聚,形成“龙头+配套”产业格局。深入推进“湘商回归”行动,充分发挥益阳籍在外院士专家多、企业家多的优势,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带动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
二、加快转型升级,厚植产业立市新优势
坚持调优存量和做强增量并举,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推动高端化升级。积极推动建材、纺织、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家纺校服等产业,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高端延伸、产品向市场高端攀升。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引导企业加强高端品质认证,大力实施“标准化+”行动,建立健全安化黑茶、南县稻虾、桃江笋竹等产业标准体系,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益字号”品牌,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提升智能化水平。持续开展“智赋万企”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企业、车间、工位,力争今年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3850家,提高产业“含智量”“含金量”。加快绿色化转型。严把“两高”项目入口关,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开展节能减煤降碳攻坚行动,引导企业开展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大力应用绿色技术、绿色工艺,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国省绿色工厂5家以上,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生产方式。加快金塘冲水库、益阳电厂三期、安化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有序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构建具有益阳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促进融合化发展。引导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延伸,推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嵌入制造业全产业链,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瞄准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方向,转型升级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家政服务产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文旅休闲、康养服务产业,打造茶旅文体康、竹旅文体康、文旅渔体康等特色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农业、工业、研学等深度融合发展。
三、强化科技赋能,增强产业立市驱动力
积极对接全省“4+4”科创工程、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健全财政科技资金统筹和稳定增长机制,创造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给,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精准培育计划,力争今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000家以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活动覆盖面和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深化与中国电子学会、省四大实验室的科研合作,加强科技园区建设,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积极筹建国家电容器质检中心,申建MLCC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产业园区向高新园区转型。推进高水平科研攻关。积极争取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部署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继续实施“揭榜挂帅”制,积极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力推进高端装备用碳基热场部件、高性能陶瓷电容器、石墨烯在PCB产业技术上的应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推进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投入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培育双创孵化载体,完善“创新平台+中试机构+孵化器”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打造省内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接地。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实施创新人才强基行动,落实人才新政25条、支持产业人才20条,聚焦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开放型经济等重点领域,多渠道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岳麓山水产、中药材、种业创新中心益阳分中心建设,建立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促进柔性引才。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聚焦重点产业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订单式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发挥作用的产业人才,不断优化人才评价体系,使各类人才在益安心工作、潜心科研、放心创业。
四、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产业立市好生态
统筹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软硬兼施”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土育肥”,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多“阳光雨露”。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更好发挥基础设施体系整体效能。推进益常高速扩容、益芦和澧资航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程、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综合交通效能、电网供电能力、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产业发展降本增效。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千兆城市创建,有序推动5G网络全覆盖,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提升信息、科技、物流等服务水平。主动助企纾困增效。常态长效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大力推广应用企业政策服务平台,推动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深入开展助企纾困行动,建立问题登记、分层级交办、协调解决、沟通反馈工作闭环,主动上门帮助企业找订单、招人才、筹资金,着力解决融资、物流、用能、用地、用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以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为目标,以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打好“放管服”改革等系列“组合拳”,深化“无证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湘易办”等工作,打造“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升级版,让企业在益阳有钱赚、受尊重、发展得好。
(作者为益阳市委书记)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