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朱东铁: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浏阳新图景

来源:湖南政研网 作者:朱东铁  时间:2024-04-16 11:29:10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对2024年全省经济工作作出了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的系统部署,明确了“十个统筹”基本原则、“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为抓好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能。浏阳作为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七个“坚定不移”,开展“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活动,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浏阳新图景,以一域的“稳、进、立”为全省全局多作贡献。

一、锻造质效齐升的产业实力

省委全会强调,要以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牵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浏阳将坚持产业立市、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能级大跃升。构建高水平产业体系。从“4×4”产业体系中找准坐标,提质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2+2+N”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智能装备产业迈上五百亿级台阶,促进花炮产业向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着力塑造“信智生花”产业格局,为做强做优做大县域经济蓄势赋能。建设高层次产业园区。深化“五好”园区创建,以“两清单、两增量”为抓手,不断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深化浏阳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在特色产业布局、高效集约发展、市场化运营方面取得实质突破,加快实现“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引育高质量产业项目。统筹推进浏阳“五个十大”和金阳新城“四个十大”项目建设,推动华实半导体、英氏、华纳大、贝恩医疗、蓝思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加快竣工,推动高创稀土、开元制药、明瑞制药等项目加力提速。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三库一图”促进湘商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建;鼓励支持企业扩能升级,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形成渐次开花、各放异彩的火热局面。

二、燃旺科教兴市的创新动力

省委全会强调,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浏阳将坚持把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创新显示度。做实科创矩阵。推进“智改数转”和研发中心建设,强化校地企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科创中心,打造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做强教育品牌。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办好湖南农大浏阳校区,加快浏阳河职教园建设,打造新时代县域教育高地。做活人才引擎。放大“智汇潇湘 才聚浏阳”品牌效应,深入推进人才强市“百千千万”工程和人才服务“浏心工程”,招揽培育一批顶尖英才、产业帅才、青年俊才和技能匠才,让八方才俊向往浏阳、扎根浏阳、圆梦浏阳。

三、激发扩大开放的发展活力

省委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浏阳将坚持对内互济、对外抱团,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拓宽开放通道。全力保障长赣高铁建设,力促浏江高速、京港澳高速扩容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提速永和通航产业基地建设,构建高铁、高速、航空“三位一体”交通格局,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筑好开放平台。坚持西融长株潭、东联湘赣边,力促金阳新城片区纳入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推进柏加国际花木城建设,促进南横线经济带繁荣发展;加强跨省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加快“三片一镇”建设,打造湘赣边区域合作先行区。提优开放环境。坚持“无改革、不浏阳”,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和数据共享,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和园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以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为主攻方向,优化“五心极”服务,扎实开展企业家接待日、千企帮扶等活动,促进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让“办事不求人、投资很放心”成为“营商福地看浏阳”的新名片。

四、彰显“一市两城”的浏阳魅力

省委全会强调,要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增强县城和中心镇的综合承载力。浏阳将统筹“一市两城”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路子,致力打造成为一座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00万的现代化“双百”大城市。举全市之力建新城。以金阳新城中心片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塑造“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新城区,打造省会副中心地标性区域;聚焦双向融城,力促长浏快线启动建设,加快推进道吾山城市公园等项目建设,促进双城无缝衔接、连片发展。下绣花之功拓主城。统筹重点片区开发,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打造富有浏阳特色的城市会客厅;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序化和精致管理水平,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融合之势促文旅。抢抓国家首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契机,提质优化“相约浏阳河 周末看焰火”活动,打造“三湘民宿第一高地”,构建以浏阳河为主轴、以“大围山生态旅游”板块和“苍坊旅游区——秋收起义纪念园”板块为双核的全域旅游格局,创建大围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当文旅融合全国标杆。做强首发经济、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创建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

五、增强人民城市的幸福引力

省委全会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浏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发展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持续擦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品牌,打造“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幸福首善地。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院士农业”、现代都市农业,培育一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产业镇,力争所有涉农村(社区)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湘村”,创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市),争当乡村振兴样板和排头兵。打造美好生活新典范。全力办好“衣食住行医教保”等民生实事,把增加居民收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争创城乡一体的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确保全体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构筑精神文明新高地。全域全员全程全面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丰富“爱心涌动浏阳河”“你文明的样子真美”等品牌内涵,巩固“书香城市”创建成果,培育“一山一馆三路”历史文化展示区,让城市拥有可聆听的故事、可感知的温度。

六、提升安全稳定的治理能力

省委全会强调,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浏阳将突出发展与民生、生态、安全、稳定并重,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浏阳。一刻不松抓安全生产。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打非治违和行刑衔接,统筹抓好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燃气、矿山、危化、自建房、文化旅游等各领域安全监管,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面实现“三坚决两确保”目标。久久为功护生态环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抓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确保浏阳河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保持Ⅱ类,扮靓山水花城的绿色新样本。巩固拓展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浏阳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系统发力优社会治理。做实片组邻“三长制”,深化“二化三中心”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反电诈、禁毒、打击非法集资、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意识形态、地方债务等领域风险隐患,让5007平方公里的浏阳大地安宁祥和。

七、汇聚党建引领的强大合力

省委全会强调,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经济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保障作用。浏阳将推深做实“党建聚合力”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扛牢政治之责。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终身课,认真总结运用主题教育成果,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强化对标对表的政治自觉,坚持从政治高度谋发展、定政策、办事情,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锻造精锐之师。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注重“四类干部”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用好“三个区分开来”,让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成为浏阳大地的最强音。实施“堡垒提质”三年行动,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强村级干部队伍,严格“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切实为基层减负增能。紧绷清廉之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两带头五整治”,突出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三不腐”一体推,严肃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着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清廉浏阳”正气充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为巩固。弘扬实干之风。大兴调查研究、践行“四下基层”和“走找想促”,砥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行走浏阳”,不断提升学习力、分析力、执行力,让起而行之、大抓落实在浏阳蔚然成风。

(作者为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