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向新而行——长沙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7-16 16:09:37

橘子洲全景。

长沙市属国企投资改造东茅街茶馆,还原了老长沙的烟火气。

长沙市属国企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

长沙国资国企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思路,推动农贸市场改造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

长沙市属国企交付的首艘55米长超级游艇出口欧洲,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可航行于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

长沙市属国企投资建设的长沙奥体中心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未来将成为集高端赛事、全民健身、文体展演、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长株潭融城发展新地标。(本版图片均由长沙市国资委提供)

刘永涛李华张福芳欧阳林

湘江潮涌,改革扬帆。

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湖南国资国企系统面临着深化改革重构与实现能级跃升的双重任务。作为全省国资系统的关键力量,长沙国资国企,是这场变革的桥头堡、领头雁。

目前,长沙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2万亿元,近三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829亿元,利润总额406亿元,盘活“三资”227亿元,上缴税收311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2%以上。

数字背后,不只是资产的沉淀,更是体制机制的重塑、产业重构的加速、以及服务大局能力的跃升。

长沙国资国企在做的,早已不局限于“把自己搞好”,而是探索为全省国资国企改革“蹚路子、立标杆、作示范”。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发展根基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指出,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国企的全面领导作为重大政治原则、把积极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把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作为长远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长沙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长沙市属国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持续开展“国企党建聚力年”活动。在全省市州率先出台《长沙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若干措施》,全面推行“党建入章程”和重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16家市管集团及24家重要子企业均已建立《党委前置研究清单》,党委在重大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

长沙国资国企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展现国企担当,让鲜红的党旗在民生服务一线高高飘扬,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您好,您家的燃气已正常通气,下面我向您告知安全用气知识……”这是“全国青年文明号”长沙市燃气实业公司“蓝焰服务队”日常服务的一个缩影,“燃”起数千万长沙市民的幸福生活。湖南中烟长沙卷烟厂的天然气年使用量高达700万立方米,是用气大户。为确保该企业燃气供应稳定,“蓝焰服务队”选择假期或夜间企业停产时,对燃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与企业共同筑牢燃气使用的安全防线。

这背后的关键,是一系列组织机制的穿透式落地:“长沙水为民情”“城市先锋”等长沙市国资国企党建品牌155个、党员示范岗近2700个,几乎覆盖到每一个生产场景和关键岗位;坚持党建带工建,全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出台国资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清单,持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选树“长沙工匠”,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等。

厚植国资国企“红色基因”、锻造国资国企“红色堡垒”、点燃国资国企“红色引擎”,长沙国资国企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促进、双提升的发展路径,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长沙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深化机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深化国企改革,关键在路径与方法。

长沙国资国企以“战略引领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为核心方略,打破行政藩篱与条块分割,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从“资源分散配置”向“功能优化聚合”升级。

通过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市管企业由20家精减至15家,构建起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主业更加聚焦的“11+2+2”发展新格局。

治理机制创新是改革落地的关键。

长沙市属国企全面推行“董事会‘3+4’治理模式”和“外部董事占多数”制度,有效强化董事会决策主体作用,实现从“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

改革的价值,最终体现为发展实效的落地生根。

漫步长沙市芙蓉区东茅街茶馆,斑驳的墙面、老旧的木梁,老嗲嗲们围坐竹椅,品着烟熏茶,唠着家常,瞬间将人拉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市井生活。

这里原是1952年建的工厂礼堂,弃用后荒废。长沙市属国企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还原了老长沙的烟火气。自去年9月开业以来,茶馆日均接待超6000人次,餐饮出单量达1500余单。

如果说东茅街茶馆是闲置建筑的“点状激活”,那么潮宗街的改造则是“片区焕新”的典范。

走进如今的潮宗街,麻石小路干净整洁,仿古路灯与交通指示牌“多杆合一”,成为继太平街之后又一历史文化街区。

这些城市更新项目,是资产盘活、功能复合、产业导入的综合试验,也是系统性重塑的生动样本。

长沙国资国企以盘活“三资”为抓手,推动闲置资产“活”起来、老街区“靓”起来,已盘活“三资”超200余亿元,打造了一批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城市新地标,为城市文旅融合与品质提升提供了“长沙样本”。

从这些小切口就可洞见,长沙国企的改革逻辑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从“简单的保值”到“多元化增值”,从“当好出资人”到“做强产业链”,从单一的“管人理事”到“市场驱动”的深刻变革,真正体现了系统改革思维和“向质量要效益”的发展理念。

强化科技引领锻造创新引擎

在数据要素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时代浪潮下,长沙再次勇立潮头。

夯实数字底座,激活要素价值——

今年7月8日,随着第100家生态伙伴“京东云”正式入驻,由长沙市属国企数字集团主导运营的长沙市公共数据运营中心,成为全省首个汇聚百家生态企业数据资源的地市级平台,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迈出关键一步。

长沙智慧城市综合运行指挥中心汇聚交通、应急、生态等关键领域实时信息,构建起城市运行“数字孪生”体系,实现态势全面感知、风险精准预警、指挥高效协同。

数字集团统筹集约建设的城市数字化转型项目,以其显著成效成功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赋能产业升级,锻造硬核实力——

长沙市属国企华博信息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全国众多制造企业,提供设备远程运维、能耗优化等智能服务,强势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500强”。

全系统累计拥有原创知识产权1600余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7家,获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建设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9个,参与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48项。

一系列亮眼数据,生动彰显了长沙国资国企澎湃的创新动能与产业升级引领力,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支撑。

尤为关键的是,长沙超越单纯的数据汇聚,着力推动数据要素与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其打造的数字国资监管一体化的平台,构建了“管理一张网、资产一张图、监督一套表”三位一体的智慧监管体系,实现了监管模式从传统“人盯人”向现代“数智控”的范式跃迁。

与“数字监管”形成合力共振的,是“制度监管”的同步革新。

从历年巡察、审计反馈的结果来看,存在企业重大投资决策不报备,企业重大事项不报批,企业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不紧,干好干坏差别不大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统一、权责边界不清晰、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今年以来,聚焦市属国企年度综合考核“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指挥棒作用,长沙积极探索考核主体全覆盖、渠道统一归口和指标整体统筹的绩效考核管理和创新企业干部分级分层管理方式、嵌入企业重大决策“数字化智能监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监管”,真正实现了出资人对市属国企的精准有效监管。

实践证明,出资人监管不是要束缚企业手脚,而是通过科学行权规范企业发展,防范经营风险,既有效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又为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这也为全省国资系统迈向“以数字为抓手、以制度为支撑”的新治理模式,提供了可落地的路径参考。

厚植为民情怀彰显国企担当

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命题不仅在于筑牢经济根基,更在践行人民至上。

长沙国资国企勇于直面时代命题,旗帜鲜明地将“强化民生服务保障”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清晨6时,长沙锦尚生鲜市场已是人声鼎沸。摊主刘大姐麻利地整理着青翠欲滴的蔬菜,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环境好了,每日客流量数万人,我们生意比以前翻了几倍!”

长沙国资国企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思路,推动农贸市场改造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

这场“菜篮子革命”的背后,是长沙国资国企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的生动实践之一。

今年五一期间,长沙地铁累计运送乘客1845.6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9.2%,企业超9000人坚守在岗,增派1500余名志愿者至游客集中站点,协助开展引导服务,用热情和专业为乘客提供贴心帮助,游客在长沙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今年2月,长沙市属国企推出红色双层巴士正式上线,运营时间为早10时至晚10时,为广大市民游客解锁星城十二小时不同的美景。

湘雅路隧道是长沙市“十八横十六纵”34条主干道之一,总投资53.28亿元,是长沙市首条双向6车道过湘江隧道。长沙市属国企加快建设,于去年通车。通车后,开车过江,最快只需5分钟。

长沙国资国企与社区探索“公建国营”养老模式,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成为长沙“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标杆项目。

从便民的“智慧菜市”,再到贴心的“社区养老”,再到水、油、气、公共交通等领域的“顶梁柱”,长沙国资国企的民生实践既有宏大叙事,也有细微温情,让国有资本真正成为社会福祉的“提升器”、百姓幸福的“转化器”。

长沙国资国企还深入推进安全守底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消防、交通、建筑工程等八大专项整治,配合开展“两电”专项整治,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无废城市建设等。

长沙用一系列实践回应了一个根本命题:国资国企发展根植于民,服务于民。

聚力产业升级服务发展大局

真正决定一座城市竞争力的,是其产业结构和战略赛道的选取。

长沙深谙此道——

首艘55米长超级游艇出口欧洲,游艇抗风等级达10级,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可航行于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

椒花水库枢纽工程成功取出一根长度达28.55米、直径273毫米的碾压混凝土芯样,取出的芯样长度相当于10层楼高,刷新了碾压混凝土大坝取芯长度世界纪录;

泓盈集团上市,填补了长沙国资香港上市企业空白,成为首家IPO上市的长沙市属国资子公司、湖南省首个IPO上市的城市运营服务企业;

长沙奥体中心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可容纳近10万人,未来将成为集高端赛事、全民健身、文体展演、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长株潭融城发展新地标……

这是长沙以市属国企为抓手,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的现实写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长沙在“基金+产业链”联动方面也迈出了关键一步——出资170亿,撬动超千亿基金规模,覆盖制造业700多个项目,实质性推动17条产业链加快成型。

长沙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胡磊表示,在“十四五”收官的重要阶段、“十五五”启幕的关键节点,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推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生态集聚,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装配式建筑、高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国资国企力量。

这是基于城市禀赋与比较优势的系统谋划,也是“产业战略的金融化表达”!

如果说产业是骨架,资本是血液,那么长沙正是通过这场“基金驱动+项目投送”的新机制,激活了城市发展最深处的动力。

改革潮头,长沙勇立!

当国企真正走到人民中间、走到产业链核心、走到数据与资本的耦合前沿,我们或许能重新定义它们的角色:它是创新驱动的排头兵,是深化改革的先锋队,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向新而行!

长沙,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