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刘旺:从湖南实践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旺  时间:2025-07-17 10:32:55

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职业教育既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领域。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引领力,是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在此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技能强国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引擎。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交织。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快速奠定工业基础,株洲铁路机械学校等为“一五”计划输送大量铁路建设人才,成为国家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例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接装备制造产业,与三一重工共建“智能装备产业学院”,助力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突破万亿产值。

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立交桥”。在湖南,职业教育为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开辟成才新路径:湘西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技能+就业”模式,让80%以上的农村学生掌握电焊等技能,人均月收入超6000元,使孩子们在其擅长领域发光发热;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的“杂交水稻技术”专业,培养出数百名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留任率达78%,远超同类院校,体现了职业教育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产业升级中的人才供给革命。面对全球产业变革,湖南职业院校以专业动态调整响应产业转型升级。当新能源汽车成为湖南出口“新三样”之一时,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与比亚迪长沙基地共建实训中心,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车联网测试,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研发岗。在数字经济领域,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则更加凸显: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合作开设鲲鹏产业学院,学生参与开发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已在长沙50余个社区应用,提升了基层治理数字化水平。这种“产业需求—专业设置—人才供给”的闭环,使职业教育成为湖南打造“三个高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湖南探索。湖南职业院校将课程思政作为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抓手,形成“湖湘文化+产业特色”的模式。湖南党史陈列馆与多所职业院校共建“行走的思政课堂”,通过讲述秋收起义、通道转兵、“半条被子”等红色故事,让红色资源成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在专业课上,则紧扣区域产业特点植入思政元素。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中,讲述袁隆平团队攻克杂交水稻难题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担当,使专业课堂成为“思政元素”的天然载体。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实践创新。湖南职业院校以产教融合践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在思政与专业融合的方法论上,探索出“元素挖掘—案例开发—场景融入”路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湘绣课程中,引导学生从《沁园春·长沙》词意中汲取设计灵感,将万山红遍的意境融入刺绣作品,体现了“专业技能是载体,思政教育是灵魂”的育人理念。

破解“技能教育、思政教育”两张皮的湖南方案。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技能教育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两张皮”,导致出现“重技能轻德育”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政策层面需做好规范指导工作,如省教育厅出台《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纳入“双高计划”考核指标,构建起“大思政”育人体系;职业院校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足开好思政必修课,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将德育有机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同时,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强化管理和劳动育人,建立政府、学校、家庭深化协同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在打破“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的陈旧观念上,湖南在理念革新和实践上走在了全国前列,将职业教育纳入全省人才发展总体布局。2024年出台的《湖南省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具有同等地位,支持湖南农业大学等本科院校开设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打通“中职—高职—职业本科”升学通道。为加快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改造提升4大传统产业,巩固延伸4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4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4大未来产业,构建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校企合作方面,推行“双元育人”模式。例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袁氏种业共建杂交水稻产业学院,蓝思科技与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共建订单班。在硬件建设上,实施职业教育资源提质工程,近三年投入30亿元,新建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省级实训基地52个。随着数字化转型成为湖南职业教育的新引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红色文化虚拟仿真系统,通过VR技术重现新民学会成立场景,学生佩戴设备即可身临其境参与讨论,让思政课“抬头率”高起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应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字化改革,让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创新的孵化器”“社会公平的稳定器”;持续挖掘课程思政的湖湘特色,让“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等精神特质浸润每个课堂,培养更多“眼中有光、手中有技、心中有梦”的新时代湖湘工匠,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湖南智慧。

【作者系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副教授。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5年度课题“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视角下职业院校生态育人融合机制及建设路径研究(XJK25CZY107)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