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既有“真理的光芒”,也有“时代的回响”,更有“奋斗的力量”,是极其珍贵的育人资源。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善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为思政课注入源头活水,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时代呼唤,也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应有之义。
夯实案例资源根基,让思政课堂“实”起来。思政课的“实”,源于案例资源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思想性。让思政课摆脱空洞说教,避免案例教学流于表面,需立足于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深挖案例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严把案例遴选关,筑牢“实”的基础。要以系统思维统筹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的遴选,聚焦经典性案例以回溯理论本源,紧扣时代性案例以捕捉前沿实践,强化关联性案例以锚定课程目标,从源头上保障教学素材的扎实性。如火爆出圈的《哪吒2》,既能锚定新质生产力驱动文化产业升级的教学目标,又能通过“国漫崛起”的案例激发青年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认同。深挖案例理论内涵,充实“实”的内核。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构案例背后的学理逻辑与价值密码,使案例从现象描述转化为理论阐释的育人资源。以理论逻辑贯通实践逻辑。如从“精准扶贫”看见“人民至上”的精神内核,以“北斗组网”呼应“独立自主”阐述。以历史纵深观照时代发展。让“港珠澳大桥跨伶仃洋”的新时代工程对话“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传承,让“嫦娥探月逐梦苍穹”的航天突破衔接“可上九天揽月”的向往。构建动态资源库,拓展“实”的维度。整合红色场馆、企业实践、基层治理等多元资源,建立覆盖线上线下、持续更新的案例数据库,实时收录最新实践成果,实现素材的更新迭代;通过云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教学内容常讲常新,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创新案例讲述方式,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思政课“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而创新故事讲述方式是讲好故事的有力途径。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是蕴含思想伟力与实践张力的“活态故事”,通过叙事视角转换、表达形式创新与技术手段赋能,能让故事从内容呈现升华为价值传递。教师引领讲,奠定“活”的深度。立足教师主导地位,通过系统性讲解阐释案例理论内核。如结合“神舟团队年龄图谱”讲解青年的责任担当,并梳理技术突破的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学生参与讲,注入“活”的动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主题研讨、互动分享、案例共创、情景模拟等形式,推动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化。如学生讲述家乡脱贫故事,借同辈视角与亲历体验激活情感认同,让抽象政策在具象叙事中涌动青春活力。社会协同讲,拓展“活”的场域。联动社会力量构建“大思政”叙事场域,如邵阳学院邀请援鄂医疗队员走进课堂,用“防护服签名背后的生死约定”“方舱患者手绘感谢信”等鲜活细节,还原“生命至上”的抗疫现场,让抽象理念在亲历者叙事中可触可感,在课堂与社会的场域交融中激活理论生命力。技术赋能讲,创新“活”的形态。借助VR、AI等数字化手段,重构叙事场景,让案例从“平面展示”升级为“沉浸式体验”。如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动态呈现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增长曲线,让抽象成就转化为可交互的视觉故事。
强化案例实践转化,让思政课堂“动”起来。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追求的终极目标是知行合一。“动”起来,重在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转化为学生行动自觉。课内实例驱动,厚植“动”的底色。契合不同专业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不同实例。如围绕矮寨大桥“天堑变通途”,开展悬索桥模型承重实验,解析“超级工程”背后的科技攻关智慧,在实操中感悟大国工匠工程报国的匠心坚守,厚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家国情怀。校内载体撬动,夯实“动”的根基。如打造“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就”主题文化长廊,以图文、VR还原“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场景,让学生沉浸式感悟中国速度与实干力量;搭建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引导学生以“十八洞村直播助农”等本土案例为蓝本,开展电商运营、乡村振兴方案设计等实践,让变革精神在校园实践中落地生根。社会转化牵动,深化“动”的实效。强化社会行动转化,推动学生走出校园,用课堂所学所悟的爱国、奋斗、创新等精神,参与社会服务,让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蕴含的价值理念从课堂“动”向社会。如邵阳学院与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合作,共同培训学生担任志愿讲解员,引导学生在讲中传、在创中践,让红色文化与变革精神在躬身实践中真正内化为投身报国的思想自觉,转化为践行使命的实际行动。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邵阳学院基地特邀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引领力重要论述研究”(XSP25YBZ200)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