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姚文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湖南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文泉  时间:2025-07-22 09:59:09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湖南高质量发展

——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这一理论宏著的产生历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科学理论的推进过程。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多篇提及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作出深刻回答,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关于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其整个思想体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发展,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文章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展路径等,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这是新动能的重要来源,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在《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篇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驱动力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质态,正是生产关系适应科技革命性突破的必然产物。发展新质生产力,须以实践为导向,聚焦政策协同、要素支撑和产业路径优化,通过制度创新破除发展梗阻。

一是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必须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持续投入基础研究,成功实现了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的发射与量子密钥分发实验,为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

二是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跃升,方能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依赖,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比如,在矿业领域,我国通过技术要素与资源要素的深度融合,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通过智能生产装备、物联网监测预警、大数据分析优化、开采场景数字孪生等要素组合,提升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管理效率,为矿业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加快“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这不仅是技术更新的过程,更是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产业链结构的系统性重构。在推动产业转型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强调各地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上也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比如,长三角依托京东方、TCL华星等龙头企业,联合中国科学院研发微型发光二极管、量子点显示等前沿技术,打造从面板制造到全链条创新的显示产业带,苏州、合肥等地汇聚了千亿级产业集群。

湖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措施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近年来,湖南实施“4+4科创工程”,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持续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边建设、边科研、边出成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从以下方面重点着手: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推进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和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推动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和产业化率。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持续实施“芙蓉计划”和“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引进培养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3+5+3”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4×4”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输变电设备等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在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技术运用。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紧盯产业园区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园区运行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扩大优势特色产品出口。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耕欧盟等传统市场,拓展非洲、东南亚、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共赢发展。

(作者系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湖南局党组书记、局长)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