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蝉鸣阵阵。在沅澧大地上,一场场以关爱未成年人成长为主旋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蓬勃开展。常德市全域联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让安全守护、素养提升与心灵陪伴的阳光,洒满孩子们的假期。
精准发力 筑牢安全防护墙
“幸福临澧 护童成长”暑期活动 图片来源:常德市文明办
暑期是未成年人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常德各地聚焦安全教育,创新形式、精准发力,筑牢未成年人生命的防护堤坝。
在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安全实训成为暑期“必修课”。柳叶湖街道岩子堰社区“安全守护·成长同行”亲子急救实训营吸引50余组家庭参与,医生现场示范溺水施救要点,亲子协作演练提升应急能力。白石社区则邀请常德市水上救援队队员李强,为32名儿童及家长带来防溺水实景教学。李强告诉大家:“发现溺水者,切莫盲目下水,应大声呼救并寻找竹竿、漂浮物施救。”同时演示科学穿戴救生衣的方法,互动问答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社区后续将通过海报、微信群持续加固“家校社”协同防护网。
临澧县望城街道看花村则将安全教育融入艺术与情感。“祖国妈妈用山河护着我们,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孩子们以诗朗诵《祖国妈妈》拉开“幸福临澧 护童成长”暑期活动序幕。家庭教育指导师尹凌华通过真实案例,将防溺水、防性侵等知识化作生动故事。孩子们亲手制作“安全向日葵”,齐诵原创《看花村安全童谣》,让安全理念如金色阳光植根心田。该县正推广“安全+阅读”模式,建设社区安全阅读角,推动守护长效化。
素养提升 拓展成长新维度
澧县开展“暖光筑梦 童心同行”七彩假期主题活动 图片来源:常德市文明办
突破传统课业辅导的单一模式,常德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致力于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视野,以多元课程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石门县“诸葛助教·公益课堂”已成闪亮品牌。今年暑假,60余名高校师范生志愿者与150余名小学生结成“夫子+门生”对子,在4个分课堂同步开课。项目以“安全为基、成长为要”,首日即开展涵盖“防欺凌、防溺水”等的“暑期安全第一课”。除课业辅导外,更创新引入生态实践、心理关怀、科创实验等特色课程,切实响应“双减”政策。自2022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覆盖全县27个乡镇,服务近6000名学生,未来还将融入非遗传承、农技科普,助推教育均衡与乡村振兴。
澧县则为孩子们打开美育新视窗。在澧西街道黄泥社区“暖光筑梦 童心同行”七彩假期活动中,来自湖南信息学院的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练习舞蹈、体验音乐手工,14天的课程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辅以心理健康与红色教育。
与此同时,一场“蒲公英行动”乡村儿童美育公益活动在澧县甘溪滩镇溪上美术馆举办。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支教团队携手30多名当地学生,以傩文化、城头山农耕文明为灵感,创作出《遇“稻”一粒米》等充满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活动还通过乡村美术教师工作坊,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教育转化的能力,为乡村美育播撒种子。
温情守护点亮心灵陪伴灯
学校为简家溪村留守儿童“暑期加油站”活动捐献物资 图片来源:常德市文明办
面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常德各地聚焦精细化服务,用持久的关爱填补亲情缺位,点亮孩子们心灵陪伴之灯。
桃源县夷望溪镇简家溪村的“暑期加油站”正是温暖样本。7月6日,新一期“暑期加油站”开班,27名留守儿童将在志愿者陪伴下度过充实暑假。“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村支书在开班仪式上动情地表示,面对村中60%以上留守儿童的现实困境,村两委将该项目纳入重点民生工程持续推进。退休教师姜老师主动请缨担任带班老师。
“暑期加油站”的活动设计全面而用心,不仅辅导孩子们完成暑期作业、解答学习难题,还精心安排了课外书籍伴读、绘本绘画、手工制作、体育活动等丰富课程。同时,积极链接资源,邀请镇政府专业人员开展道路安全、卫生健康、防溺水知识宣传、心理健康辅导等专题讲座。兴隆街中学还送来了篮球、足球、羽毛球、象棋、跳绳等运动物资,让孩子们尽情释放活力。 石门“小门生”在科创实验中眼含光芒,澧县乡村孩子的画作挂上美术馆展墙,简家溪村的留守儿童在“暑期加油站”展露笑颜……常德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正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将暑期变为未成年人素养提升的“增值期”、安全意识的“强化期”与心灵关爱的“深化期”,在沅澧大地上持续书写守护未来的动人篇章。(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李张念 王思瑶)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