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陆福兴:实现种业振兴“数字突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陆福兴  时间:2025-07-01 11:06:58

当前,将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于种业全产业链,使数字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智能设备装备等技术高度融合的数字化育种已经成为国际趋势。顺应时势,实现数字突围成为湖南种业振兴的关键。

为担负我国种业振兴重镇的使命,湖南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中央种业振兴的战略部署,致力于种业振兴数字化,现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了3万余份,其中保存有数量居全球首位的4000余份辣椒种质资源;拥有8名农业院士和近4000名种业科研人员,实力居全国前列;有隆平高科等种业企业400余家,贺家山原种场数字水稻解决方案入选2024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世界领先。岳麓山种业实验室建设快步推进,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构建的分子育种与生物智能大数据两大共性技术平台,集聚了湖南90%的种业科研力量,实现了实验室成果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生物育种效率提升40%,新品种研发周期平均缩短1/3。依据强大的数据算力支撑和较为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湖南种业创新数字化体系逐渐建成。

湖南种业要进一步走上数字化高地,必须补齐现有的诸多短板,如种质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不足,数据质量还不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有待提高;数字化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不多,存在技术瓶颈和技术依赖风险;种业科研人员中既懂生物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数字人才相对短缺;种业产业链协同数字化程度低,尚未形成整体优势等。补齐这些短板,必须在推进种业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搭建种业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数字种业协同创新体系等方面加快步伐、提升质量。

推进种业产业链数字化升级。种业产业链数字化提质改造并转型升级,是提高湖南种业数字化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湖南种业整体数字化步伐的动力。加快推动种业科研机构、育种企业的育种模式从大田育种逐步向分子育种、设计育种转变,积极探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于基因型检测、分子标记、表型处理、数据管理等流程。同时,加强本地良种繁育基地和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等的数字化改造,建立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基因大数据智能化监测系统,加快推进育种数字技术创新。建设数字化种业产业园区,引进数字化育种平台、智能化表型采集系统、自动化种子加工设备,配套试验、生产、加工、仓储全链条服务,形成种业“育繁推”数字一体化发展模式。用数据流串联起商业化育种体系,完成育种和科研信息采集、传输、分析、挖掘、计算的综合利用,扭转当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课题组制工作重叠、资源分散、效率偏低的状况。

搭建种业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当前,湖南种业发展平台众多,有不少国家级重点平台及颇有影响力的省级平台,但这些平台之间的大数据资源共享不足,亟须搭建湖南种业大数据共享平台。围绕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要求,加快湖南种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大力度引进数字种业的前沿技术和先进设施,整合湖南特色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品种信息等数据资源,建好湖南种质资源数据库,做好湖南地方特色品种的原种地登记与保护工作,运用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深度鉴定评价,挖掘其中的优异基因资源并实现共享利用。整合全省科研机构、育种企业、品种推广部门及市场监管部门的育种试验数据、示范推广成果、种子生产经营等信息,形成综合性的种业大数据共享公共平台。强化麓山实验室等大型科技创新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功能,打破全省种业信息垄断壁垒,提升生物育种基础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共享水平。

构建数字种业协同创新体系。协同创新是种业数字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湖南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打造国家生物育种科研高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高地、重大战略品种培育高地和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聚集高地为抓手,整合湖南常规育种技术力量,强化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和信息化育种技术的联合,构建湖南数字种业的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湖南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开展重大数字种业技术攻关联合行动,促进湖南种业优势技术交流与扩散,联合开发具有重大创新的数字种质资源,提升重大品种联合攻关创新能力。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数字种业领域的主体协同研发机制,鼓励各种业单位形成协同研发团队,加快形成湖南种业数字化创新协同作战的核心力量。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企业参与种业数字化协同创新,利用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和国家项目,打造数字种业协同创新的先进县市和龙头企业,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种业数字化协同创新体系。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