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戴志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戴志鹏  时间:2025-07-09 10:34: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探索出的具有鲜明特质的现代化模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三位一体的,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首要的是明确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的实践活动影响自然的发展变化,两者本应是共生共存的平衡关系。但是,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也不断加速了对自然的攫取,人类与自然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引发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社会与自然有机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推进自然资源工作,就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担当,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促进人与自然良性互动、良性发展。

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经济发展需要以环境保护为支撑,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要统筹好当前与长远、需求和可能、存量和增量、局部和整体,合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精准高效配置资源要素,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效率保障。在行动落实上,发展经济不能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不能缘木求鱼。要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握好保护、发展、利用的关系,既要守底线、尽职责,也要敢担当、勇作为,还要创效益、促发展,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外在要求是推动绿色发展,核心要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耕地保护、生态修复、村庄规划、自然灾害防治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完美融合,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要抓好耕地保护工作。耕地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民生保障的底气。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久久为功打好耕地保护持久战。要统筹好“高线”与“底线”的辩证关系,既追求“高线”又严守“底线”,确保全国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实至名归”;严守耕地红线,切实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益。要抓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矿山的生产、修复、治理,直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应当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探索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转型利用,促进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要抓好村庄规划工作,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要抓好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和有效应对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员)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