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同文明的碰撞交融深度重塑人类发展进程。“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其深邃的天下情怀,为破解文明发展面临的困境开辟了新路径。这一情怀绝非抽象的价值宣示,而是植根于对世界演进规律与文明发展逻辑的深刻洞察。它突破民族国家思维局限和意识形态认知藩篱,以全球视野观照人类共同命运,矢志推动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全人类的解放,其国际主义精神和世界历史理论,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从《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到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都展现出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宏大视野。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理念,历经数千年沉淀,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种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视野相互交融。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中国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鼓励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通过“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国与沿线共建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举办文化年、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欣赏和学习,让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天下情怀的又一重要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稳步发展。在全球发展倡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注重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全力促进共同繁荣,努力让发展成果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中国积极传播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如“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处世哲学以及“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绿色发展理念等,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动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人类共同面临着众多严峻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危机等。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担当。在文化领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倡导以文明交流化解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消弭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我国通过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有力促进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让世界各国在文化交流中增进相互理解、凝聚广泛共识,共同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天下情怀,为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了强大动能。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全新文明范式。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深度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广泛借鉴世界文明的积极成果,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活力。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天下情怀的引领下,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开展文明对话。这种对话并非单向的输出或输入,而是各国在平等交流中碰撞思想,在相互借鉴中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径,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在实践层面,中国聚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持续深化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以绿色发展为例,中国与各国分享清洁能源开发技术与经验,助力全球生态环境改善;在数字经济方面,通过搭建跨境电商平台、推进5G技术应用合作为各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科技创新合作则体现在联合科研项目、人才交流培养等,提升各国科技水平。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更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持续注入新的内涵与时代活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深刻映照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这一情怀将继续引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天下情怀为指引,积极投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伟大实践,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人类文明进步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作者系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基础、内在逻辑、时代价值研究”(23YBA327)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