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湖南传承发展湖湘文化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湖湘文化渊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三湘四水的地域淬炼出率真强悍、务实浪漫的文化品格,确立了湖湘文化的本土特质。
渊源:从楚汉文化到经世致用,湖湘文脉源远流长
回望先贤,先秦两汉时期,屈原以《离骚》《天问》开辟辞赋之宗,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真切忧思,奠定了湖湘精神中心系苍生的基调;贾谊在《过秦论》《治安策》中系统阐述民本思想,进一步强化了求真与批判的传统。“屈贾之乡”所孕育的忧患意识与务实精神,成为湖湘文脉源头的核心。这一时期的马王堆汉墓以及汉末三国时期的走马楼吴简的出土,亦从物质文化层面印证了楚文化的深远影响,从社会制度、日常生活等维度丰富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两宋时期,随着经济政治重心南移,湖湘文化迎来理学高峰。周敦颐开创宋明理学体系;胡宏、张栻于岳麓书院传道授业,确立湖湘学派“体用合一”“躬行实践”的学风,使岳麓书院成为“道南正脉”。及至明末,大儒王夫之以其深邃的哲学体系总结宋明理学,高扬“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理念。近代以来,面对时代变局,魏源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谭嗣同以身殉道呼吁维新变法,他们延续并光大了湖湘学人躬行实学、开风气之先的传统。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革命家,更是深受浸润,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发展:在时代浪潮中蜕变,湖湘精神深入人心
滚滚历史长河中,湖湘文化在湖湘大地的滋养下不断传承和创新,逐渐形成若干具有鲜明特质的地域文化形态。
家国情怀:从屈原、贾谊等先贤心忧天下,到明末清初王夫之于艰难时局中著书立说,再至近代左宗棠慨然挥师西征、收复新疆的壮烈决绝,陈天华蹈海醒世的悲壮呐喊……湖南人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展现出深沉的爱国精神。
实用主义:湖湘文化尤其注重实际应用,强调“经世致用”,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这一学风在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宏、张栻等人的著述中得到鲜明体现。明清以后,湖湘学人王夫之、陶澍、魏源、贺长龄等,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而王夫之提出“六经责我开生面”,其思想经陶澍盐政改革、首创海运等实践焕发出巨大现实能量。魏源编纂《海国图志》,系统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是将经世致用拓展至全球视野,体现出开放务实的智慧。
勇立潮头:当革命风雷激荡神州大地,湖南之仁人志士又一次站在历史前沿。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湖南的革命文化与湘籍革命家“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抱负紧密相连,他们兼具爱国情怀、批判精神与献身勇气,共同凝结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开放敢为:从魏源、郭嵩焘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到近现代一大批湘籍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勇于突破旧规、开拓新域,“敢为人先”已成为湖湘文化最突出的身份标签。它展现出一种动态的包容性,不断吸收外来新知,勇于自我革新。
融合:数字科技赋能,让湖湘文化焕发新生
湖湘文化多源包容,与传统农业文明和宗法等级制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在近代以来展现出进步、开放、趋新的鲜明特质。当前,湖南正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系统梳理和创新湖湘文化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赋能,推动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如湖南博物院与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共同打造的《一念·辛追梦》,通过数字技术动态复原西汉生活场景,使马王堆文物不再是静止的展品,而成为可感可触的历史现场;纪录片《湖湘一万年》借助AI虚拟场景重构,实现观众与历史的情感共鸣。这些实践,本质是以科技实现文化的“致用”——让传统融入现代生活。在非遗传承领域,湘绣“数字绣娘”虚拟IP借助动态捕捉与3D建模,不仅保护了工艺,更开辟了传统手工艺与新媒介融合的传播路径。橘子洲《恰同学少年》沉浸式演出,则通过场景化、体验化的形式,使红色文化穿越时空,直抵人心,是精神传承模式的深刻创新。
展望未来,AIGC、大模型、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将为湖湘文化的传播与再造提供强劲动力。比如,AIGC技术可助力网络文学IP转化与古籍数字化出版,提升创作与传播效能;知识图谱则能系统构建湖湘文化理论框架,支持文化符号的精准阐释与跨语际传播。近年来,芒果“山海”App更是汇聚全球海量数字馆藏,通过集成知识图谱、区块链、3D互动、AI语音讲解等技术,将文物资源以沉浸式方式呈现,增强文化体验感。同时,天幕大模型与芒果TV大模型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内容的多模态转换、多语种翻译和国际传播,深刻拓展了湖湘文化对内挖掘与对外传播的双重路径。在“文化+科技”的双轮驱动下,湖湘文化正展现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国际影响力。
(作者分别系中南大学出版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南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