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经开区抢占微短剧赛道——
“数智”赋能
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高地
天心数谷一期。
蓝风微短剧基地打造的现代题材拍摄场景。
蓝风微短剧基地打造的现代题材拍摄场景。本文图片均由天心经开区提供
张福芳彭诗思
7月24日,湖南省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长沙举行。
此次大会,推动微短剧产业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跨越,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微短剧创作高地与产业标杆。
现场,天心经开区围绕基地建设、场景打造、入园拍摄、宣传推介、资金融资等方面,量身定制专项扶持政策“十二条”,为微短剧产业发展点燃创新引擎。
天心经开区为何要踏足微短剧这个赛道?
近年来,在361家绿心工业企业退出基础上,天心经开区积极谋划转型发展之路,提出了“数智融合、软硬兼具、多业态协同”园区发展理念,逐步明确了“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以生物医疗大健康为特色,文化+科技、低空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主一特两新”园区产业体系。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成为天心经开区“两新”中的重点产业,微短剧正是“文化+科技”融合的有力抓手。
战略抉择——
锚定“文化+科技”融合赛道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湖南的发展,2020年9月考察湖南时,他亲临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这一重要论断,成为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的指路明灯。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在此背景下,湖南省委高位谋划,以马栏山文创园为核心,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高地。天心经开区在内的南部融城片区有望纳入整体规划,与以马栏山为核心的北片区南北呼应、协同联动。
“‘文化+科技’正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不仅能带动文旅消费,更能带动产业升级和发展,在‘数智’赋能下,转化为发展盛势。”天心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曾红鹰说。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正切合天心经开区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天心经开区2002年成立后,先后经历了区划调整、绿心工业退出以及三园合并等多重因素影响。绿心工业退出后,园区积极谋划转型发展之路,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谋篇布局,抢抓发展新机遇,提出了“一主一特两新”园区产业体系。
“发展‘文化+科技’融合产业,既是我们响应国家战略、省市决策的使命担当,也是我们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曾红鹰表示,如今,机场搬迁、绿心优化释放的空间以及国家医学中心创建、长沙奥体中心、暮坪湘江特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园区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支撑。
核心优势——
天心经开区的“六张王牌”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天心经开区有基础、有特色、更有优势。
——区位优越。天心经开区地处长株潭一体化、长株潭都市圈核心区,长沙向南发展中心,是生态绿心、融城核心,更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底蕴深厚。在天心发展历程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天心的根和魂,更是天心城市软实力和厚重的家底。
——空间广阔。大托机场搬迁、国土空间规划修编、绿心调规释放了数万亩土地,目前园区有可用建设用地约10.42平方公里,可用物业总建筑面积约41.37万平方米。
——平台支撑。长沙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园作为湖南省首个国家级文化和广告产业园,是长沙市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重要载体,也是湖南省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据化战略的重要支撑。
——数智赋能。天心经开区已布局一个数据交易平台、一个数据网络安全大脑、两大算力中心、八大数据中心。算力底座方面,园区有湖南省投资最大的数字新基建项目——中国电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天翼云)和湖南人工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在建),可为文化和科技融合提供强大算力、存储支撑。2022年至2024年,园区数字经济规模实现了翻番,达450亿元,占园区比重超60%,在全市园区中排名第一。
——生态良好。目前,天心经开区已集聚包括以百度、360、深思考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以青苹果数据城和新财智传媒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企业,以幻维影视为代表的动漫游戏制作企业,以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为代表的文化数据交易企业和以顺凯传媒为代表的创意赋能企业。特别是引进落地的“蓝风微短剧基地”,一期总投资4.7亿,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打造75个现代实景场景,3大虚拟棚支持270全景拍摄,年拍摄量可达3000部微短剧,打造中南地区首个大型数字影像超级工场。
“在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高地’引领下,我们强化规划,全面开展资源摸底,逐步明确了‘科技为基、创意为先、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曾红鹰介绍。
天心经开区将通过锚定“一大目标”——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创新高地;“两轴驱动”——沿芙蓉南路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轴,沿天心大道打造“数实融合”发展轴;做强“三大核心片区”——文旅特色产业片、文创特色产业片、文数特色产业片;强化“四大举措”;明确“五大赛道”;与以马栏山文创园为核心的“北片区”差异互补、协同发展,助力长沙打造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样板示范、创新高地。
前景广阔——
已聚集1500余家文化及相关企业
8月中旬,在位于天心经开区的“蓝风微短剧基地”,工人们正紧锣密鼓装修,2楼35个场景打造已基本完工。
“我们这个项目从接洽对接到正式落地,只花了47天;从签约到试运营,不到2个月。天心经开区不仅有我们梦寐以求的场地,还有高效的营商服务和政策扶持。”蓝风微短剧基地办公室主任姚红说。
长沙蓝风微短剧基地规划设计的75个实景场景,全面覆盖了现代题材微短剧的所有拍摄需求。还配备餐饮、住宿、后期制作场地等配套。
“基地里配备24小时食堂、400间配套公寓、超万件道具库储备,这种‘拎包入拍’的模式,让100集左右的微短剧7-8天即可完成拍摄,15天内就能交付,较行业平均周期提速40%。”湖南蓝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宋秀芬介绍。
天心经开区已成立了微短剧服务专班,由专人对微短剧基地打造、微短剧拍摄、微短剧出海等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全力为微短剧产业发展“护航”。不仅如此,园区还量身定制了微短剧的“十二条”扶持政策,覆盖全产业链。
园区企业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化服务商,在园区发展态势良好。
如今,该企业已完成500多项国内外大型数字化工程、数十万种图书数字化项目,产品销售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报纸全刊数据库300余个,包括中央、省、市媒体,为250余家客户提供智能文字校正服务……
由西安猎户文旅打造的“中国英雄梦工厂”项目也于近日落户园区,该项目总投资13.8亿元,结合情景模拟科普培训与数字科技互动体验,涵盖红色教育、航空航天科技展示等板块,是天心经开区重点科创体验综合体。
截至目前,天心经开区已聚集1500余家“文化+科技”的优质企业及项目,为园区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能。
站在新的起点,天心经开区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从2025年起,园区打算用三年时间,通过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应用水平,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等,进一步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
“力争‘十五五’期间,落地10个以上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重大投资项目,引进30家以上代表性文化和科技融合优质企业,培育1-2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相关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40亿元,基本构建起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产业生态。”曾红鹰展望道。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