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今年以来,韶山市以“我爱韶山我的家”为主题,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从细微处着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将弘扬文明新风、提升文明素养紧密结合,通过系统化治理唤醒市民内心的文明基因,凝聚12万韶山人民向善之心、向美之行、向上之力,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提质增效。
培育文明气质:夯实个体素养根基
7月30日下午,在全国文明村镇韶山乡黄田村农家书屋,一场主题为“书香伴夏,智启未来”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正在举行。来自中南大学的志愿者与该村20多个孩子共读经典,从《红星照耀中国》到《十万个为什么》,阅读的魅力在交流中悄然绽放,文明的气质浸润着青少年茁壮成长。活动已成为培育青少年文明素养的重要平台。
作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获得者,韶山市从2018年起就以“人人都能为、人人都可为、人人都愿为”倡树六大文明气质。“我会每天读书”“我会礼让行人”“我会文明上网”“我会垃圾分类”“我会公筷光盘”“我会文明待客”的文明公约,通过社区宣传栏、校园主题班会、企业培训等渠道深入人心。
同时,韶山市分领域开展专项文明培育活动:“文明旅游”志愿者在景区为游客提供引导服务;“文明养犬”宣传进社区活动普及宠物管理知识;“全城都开文明车”活动倡导礼让行人;“守护文明随手拍”调动市民参与监督……这些举措有效改善了“乱扔乱吐”“车窗抛物”等不文明现象,市民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从景区到餐桌,从家庭到社区,从院线到网络,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文明气质倡树带动全民参与,实现全域覆盖,如细雨微风,入脑入心。
涵养文明风尚:凝聚群体向善力量
“村内事情大家议,齐商共讨讲民主……”7月21日晚,银田镇华南村新塘美丽屋场鼓乐声声,村民们正在排练新改编的村规民约顺口溜。这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腰鼓队,将爱国守法、孝老敬亲、移风易俗等村规民约核心要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和欢快的节奏呈现,吸引不少村民驻足跟唱。
韶山市共有38支这样的文艺宣讲队伍,实现村村都有宣讲员,月月都有主题宣传。他们通过腰鼓、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新风。从婚丧嫁娶从简办理,到孝老爱亲蔚然成风;从环境治理人人参与,到村镇建设群策群力,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人人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移风易俗的实践者。
活动推动形成“乡风文明看我村”的浓厚氛围,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韶山市的鲜亮底色。
践行文明理念:推动全民共建共享
每周五,火车站社区的“幸福号”“吉祥号”“复兴号”等5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都会准时出现在各个小区开展“阳光五号”清洁活动。老党员贺继为一边捡拾绿化带垃圾一边说:“文明城市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我很高兴是其中的一分子!”
暑假期间,在清溪镇的各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一场场充满温度的暑期夏令营正火热开展。从长湖村的艺术课堂到韶山冲社区的红色讲堂,从永义村的兴趣乐园到高新社区的托管驿站,通过“艺术课堂+实践活动+文化调研”的创新模式,让孩子们在口风琴演奏中感受旋律之美,在乡土探索中厚植家国情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韶山市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在哪里”,聚焦群众需求,建强以“中心(所、站)+基地(驿站、广场、点、岗)”等多种模式的文明实践阵地,按照“服务老,养育小,把中青年发展好”理念,用心策划“五好为老”“爱心妈妈”“童伴未来”等文明实践项目,着力解决群众身边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同时,通过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子”,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韶山市策划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节”系列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持续开展“文艺里的韶山”“强基工程”文明实践活动、“圆梦微心愿”“爱心敲门 情暖万家”巾帼志愿关爱行动等,充分发挥文艺志愿服务和巾帼志愿者的作用,打造“伟人故里映山红”学雷锋文明实践品牌,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从街头巷尾的文明标语,到公共场所的自觉遵守秩序;从“我爱韶山我的家”的情感认同,到“文明韶山靠大家”的共建共享,韶山市通过持续不断的文明培育、风尚引领和实践养成,让文明之花开遍每个角落,美美与共的“精神家园”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来源:湘潭日报 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吴新春 通讯员 庞新梅)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