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徐伟红:大力培育“AI+老年康复”技能人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伟红  时间:2025-08-22 12:09:02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约75%的60岁及以上人口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我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这一趋势,将带来慢性病管理和失能照护需求的显著增长,需要进行系统性应对。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AI+老年康复”产业应运而生,为满足老年康复需求提供了强大助力。但当前对“AI+老年康复”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存在教学资源滞后于技术进步、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不相适配、实践教学与真实工作环境脱节、价值实现与行业期望有显著差距等问题,需要以相关高职院校为主体,强支点、破难点、抓重点、通堵点,切实推进“AI+老年康复”技能人才培养。

强支点,丰富“AI+老年康复”教学资源。我国数据资源丰富、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应将其融入“AI+老年康复”技能人才培养,确保教学与技术发展同步。开发“AI+老年康复”资源包及案例库。学校可联合医疗单位、养老康复机构、AI科技公司等,紧跟AI技术、康复理念变化,共同开发分级分类的“AI+老年康复”技能教学资源包、案例数据库。加强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打造集课程推送、进度跟踪、效果反馈、远程协作于一体的“AI+老年康复”技能教学平台,利用AI算法、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仿真教学工具及沉浸式康复场景,搭建自动化教学评价系统。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智能设备,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面向老年康复一线需求的培训,注重培育引进具备“AI+老年康复”专业背景的师资人才。

破难点,构建“AI+老年康复”跨学科课程体系。“AI+老年康复”技能人才培养涉及计算机科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学等学科领域,相关高职院校应打破学科藩篱,积极整合、规划跨学科课程,以有效匹配老年康复行业的多元需求。明确跨学科课程体系目标。即把学生培养为具备AI技术应用能力、老年康复医学知识及跨界协同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建立标准化课程体系。结合老年康复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教育方法论,构建科学、可操作、可持续的课程框架,将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分析、智能设备操作等模块纳入老年康复医学专业必修课,推动学生逐步实现从“技术工具使用”到“康复决策支持”的能力进阶。动态优化课程结构。学校应与老年康复行业协会、企业等保持密切合作,准确把握技术走向与技能人才细分化需求,及时调整课程权重、设置。

抓重点,加强“AI+老年康复”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建设“AI+老年康复”实训基地,应努力做到训练场景与实际工作场景一致、实践教学符合实际需求。建好校内“AI+老年康复”实训基地设施。引入各类老年AI康复设备,打造模拟老年家庭、社区康复中心及医疗机构康复科室等真实场景的实训区域。在加强对外合作中拓展“AI+老年康复”实训场域。比如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集康复训练与教学研讨于一体的“AI+老年康复”训练区。

加强实训基地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实施智能设备的操作使用、定期维护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与安全培训机制,确保实训环境安全可靠。

通堵点,构建多元协同的“AI+老年康复”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应建立健全政、校、企、研协同机制,努力畅通堵点,让“AI+老年康复”技能人才培养紧贴行业期望与现实需求。政府部门应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AI+老年康复”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加强相关资源调配,实行跨部门协调,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推动建立“AI+老年康复”技能人才等级评定标准等。相关高职院校应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争取项目与资金支持;与企业加强合作,引入企业技术、设备等;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建“AI+老年康复”联合实验室,聚焦智能辅具、健康监测算法等方向,为学生提供真实科研与实践场景,同时引入科研机构研究员担任学生校外导师,并设立“银发体验官”岗位,邀请老年人参与康复产品、服务设计,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相关企业应积极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教融合生态,协助学校破解教学资源瓶颈、为教学设备改造提供技术支撑。科研机构应扮演好技术策源地、成果转化加速器、伦理守门人三重角色,在积极推进“AI+老年康复”领域科技研发的同时,努力保障伦理安全、技术弱势群体权益。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项目“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产教研’高质量融合研究”(HX2024209)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