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国资委党委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是加强国资国企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现实所需。湖南省属国资国企站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握作风建设规律,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将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坚持政治引领:把牢前进方向的根本遵循。作风建设本质上是政治建设。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只有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内化为国资国企的政治基因,才能破除“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国企特殊论”等错误思想,不断强化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省国有企业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综合运用“国资讲堂+学习研讨”“千名书记讲党课”等学习载体,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确保改革发展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靶向施治的重要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也是提升作风建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只有靶向施治、精准发力,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教育的穿透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省国有企业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通过全覆盖调研、分层分类查摆等方式深挖细究作风顽疾。省国资委党委率先垂范认领问题,监管企业党委全面梳理排查,精准识别作风建设中的堵点淤点难点,诸如“四风”问题禁而不止、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缓慢等问题得到集中整治。
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的关键路径。领导干部的作风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具有强大的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动员力。只有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才能有效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带动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全省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身严起、从本级抓起,以“向我看齐”的姿态严格自律,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随机调研、督促指导,深化拓展“走找想促”活动成效,认真落实项目联点包片、下访接访等制度,企业集团层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1条,解决了一批影响改革发展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着眼长效常治。只有系统谋划、标本兼治,推动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深化,实现从“抓整治”到“建机制”的根本转变,才能为作风建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持续提升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省国资国企在学习教育中构建“党委统筹抓总、工作专班专责推进、职能部室分工负责、基层组织联动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闭环。建立健全周例会、月调度、专题研究等工作机制,完善信息报送、问题反馈、督查督办等制度链条。将作风建设要求深度融入公司章程、决策程序、内控体系等公司治理各环节,推动学习教育成果制度化、规范化,今年以来各企业围绕作风建设新建制度43个,完善制度50个,形成“学思想、查问题、抓整改、立规矩”的完整闭环。
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成果转化的实践举措。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发展大局,其成效最终要体现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只有实现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严明的纪律才能不单是管党治企的标尺,更是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效率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强大动能。全省国资国企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约束,筑牢国有资产安全屏障。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改进调查研究作风、推进决策透明化和履职标准化,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今年上半年,省属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7%,圆满实现“双过半”目标,充分彰显湖南国资国企的使命担当。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