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高规格举办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大思政课堂给思政课教师及学生代表授课,在全省引发了热烈反响。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为因地制宜、凝心聚力打造符合时代需要又彰显湖湘气度的思政课打开了新视野、探索了新路径、构建了新格局。
高位推动,让思政课在湖湘大地更加“实起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践证明,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激励广大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需要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应当从政策导向、顶层设计、制度创新“三核驱动”的维度,集聚和整合各种积极力量和各类有效资源,以高位推动持续强化思政引领力。
着眼“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面向全省教育系统集中举办的省情集体备课会,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政治自觉,有利于从省级层面自上而下形成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整体优化资源配置的强大推动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全省教育系统要以此次集体备课会为契机,加快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学校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扎根湖湘大地努力办好思政课,有效突破当前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存在的思想盲区、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切实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中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全力打造具有湖湘基因、体现湖湘担当、彰显湖湘气度的思政课。
高端引领,让思政课在湖湘大地不断“强起来”
思政课建设是一个多要素协同共生、多环节交互递进的系统工程,贯穿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道理与情感的统一。立足湖湘大地办好思政课,需要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场景创设、教学方法创优等方面真下功夫、下真功夫。此次省情集体备课会,集政治分量、学术含量、实践力量、精神能量、信息增量、传播流量和哲学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国际广度、生活温度、艺术浓度于一体,极具示范意义。
要通过项目驱动、平台支撑、品牌塑造,引领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探索和创新的实践中自觉换时空、换场景、换方式,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三高四新”“精准扶贫”“守护好一江碧水”“文化和科技融合”“实事求是策源地”“当好大先生”“半条被子”等多元化主题,打造系列精品课;聚焦于湖湘大地的辉煌成就、丰富素材和美好愿景,把省情优势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优势,源源不断地汲取讲好思政课的思想养分和智慧力量,进一步提振当好思政课教师的自觉自信自强,进一步引领青年学子真正认同湖南、热爱湖南、扎根湖南、建设湖南。
高效落实,让思政课在湖湘大地真正“活起来”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不仅要讲清楚主流意识形态蕴含的“大道理”,又要把“大道理”分解为“有意义”和“有意思”的“小故事”,通过方式方法创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思政课教学最大的困境就在于,有的思政课教师道理讲不活,把管用适用的“硬道理”常常讲得教条呆板。究其原因,主要是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方式单一、方法滞后,让学生难以入耳、入脑、入心。
这场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的省情集体备课会,以跨界融合的创新路径,通过“省情教育+思政教育+创业教育”“主课堂+分课堂+云课堂”“专题授课+分组交流+集中研讨”,推动思政课从单调的理论讲授转向多样的互动启发,从传统案例转向鲜活的时代案例,从宏大叙事转向真切的生活体悟,从单一教学转向团队的协同教学,无疑是思政“活课堂”的典范。
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认真贯彻省情备课会“七要”“五个讲出来”等要求,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开放式课堂”培训及教改评价激励等,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得更鲜活更鲜亮更鲜美,为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供湖南样本、贡献湖南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