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湖南政研网>学习园地>参阅资料>湖南探索

秦琴 徐珺:以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湘赣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秦琴 徐珺  时间:2025-08-05 10:29:52

湘赣边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省际交界、山区或偏远地带,交通不便,长期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革命老区青壮年外流较多,留守老人、儿童比例高,乡村振兴面临人才短缺问题。革命老区既是红色基因的承载地,也是共同富裕的重点攻坚区。革命老区的现代化不能简单照搬沿海发达地区发展模式,而应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差异化赛道,实现后发赶超。

对标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湘赣边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低端锁定、产业迭代升级慢等问题。推动湘赣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抓手,按照“挖掘资源潜力—开发特色产品—形成优势产业”的思路,深度挖掘湘赣边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积极拓展市场,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老区集聚,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

抢抓国家新能源发展机遇,打造湘赣锂电创新高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也是增强湘赣边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力量。湘赣边锂矿资源丰富,尤其是宜春市氧化锂储量超过900万吨、锂云母储量占到全国的40%左右。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湘赣边已初步形成“锂资源—锂材料—锂电池—锂应用—锂回收”产业链条,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产品占比低等挑战。湘赣边县域可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设立湘赣锂电产业研发专项基金,共建跨省研发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湘赣锂电创新联盟”,支持湘赣企业联合中南大学、南昌大学等共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建立湘赣边锂电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制定产业规划和政策标准,推动湘赣边各重点城市及其腹地形成产业分工协作网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技术、市场的优势互补。建设统一的锂电产业大数据平台,实时发布产业链供需信息、价格指数和技术动态,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

以“特色工业+”培育消费新业态。湘赣边县域特色工业历史底蕴深厚,烟花爆竹、陶瓷电瓷产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和精湛的技术积累,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时代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这些传统产业也面临着技术更新缓慢、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环保与安全生产压力增大等严峻挑战。湘赣边县域可积极探索“花炮+文创+旅游”和“陶瓷+文创+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基于年轻消费群体对个性化、潮流化产品的需求,开发以花炮燃放美学、陶瓷非遗技艺为主题的数字文创产品,通过AR/V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面向亲子家庭客群,建设集手工制作、文化研学、趣味竞技于一体的主题体验工坊,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可参与、可带走”的消费场景。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定向营销,策划“湘赣工韵”主题文旅IP,通过新媒体传播,提升产业曝光度。通过构建“文化挖掘—技术赋能—市场细分—场景创新”的融合发展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型、体验消费型新业态转型升级,让湘赣特色工业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机。

以“生态资源+”培育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产业。湘赣边县域生态资源丰富,但生态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产品开发创新不足、生态市场潜力挖掘不够等问题仍然突出。湘赣边县域可按照“满足需求—整合资源—开发产品—拓展市场”的思路,打造新产业新业态。针对中老年群体,依托南岭生态涵养区等自然资源,开发森林浴、森林冥想、森林瑜伽等多样化康养项目,打造避暑休闲康“氧”特色项目;针对学生群体,开发富有教育意义与趣味性的森林研学项目,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针对体育爱好群体,举办森林马拉松、山地自行车、户外拓展等特色体育赛事,吸引体育爱好者参与,提高区域知名度。

(作者分别系益阳市委党校教育长、益阳市委党校管理教研室副主任)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