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不仅是涵养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更是切实减轻群众人情负担、营造健康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长沙县路口镇龙泉社区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破立并举、疏堵结合”为工作思路,全面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成功将长期困扰居民的“人情债”“排场风”转化为新时代的“文明风”“节俭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曾经,婚丧喜庆事宜中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扭曲了亲情友情的本质含义,也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成为基层治理的顽疾。为从根本上扭转这一风气,龙泉社区党委精准施策,以“破”旧俗、“立”新规为主线,系统推进文明新风落地生根、浸润人心。
以“破”筑基,建章立制强化刚性约束
在破除陈规陋习方面,社区聚焦制度建设,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运行。社区依法成立红白理事会,由群众威信高、办事能力强的党员和乡贤担任理事,民主制定《红白事操办实施细则》,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具体标准作出清晰界定,例如婚事礼金不超过200元,宴席规模控制在15桌以内,丧事不设流水席、不请商业乐队、不撒纸钱烧冥物等。这些规定经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纳入村规民约,成为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宣讲队上门宣传移风易俗丧事简办。
同时,社区创新宣传方式,组建了一支7人移风易俗宣讲队。队员们深入村组、走进庭院,用方言土语讲解政策、算清“经济账”“人情账”“文明账”,累计开展“板凳会”“夜话会”等微宣讲90余场,实现宣传全覆盖。截至目前,已组织居民签署《文明操办红白事承诺书》462份,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700多份,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均达98%以上,旧俗破除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立”树标,典型示范激活文明新风
在树立新风方面,社区注重挖掘身边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让文明理念可感可及、温暖人心。2024年10月,社区百岁老人陈爱华在子女、孙辈支持下,主动放弃传统寿宴。其孙子余快作为家族代表,积极响应社区新风号召,不设礼簿、不收贺礼、不燃放鞭炮,仅邀请至亲在家中小聚,以温馨简朴的方式表达敬老之情。这一事件经社区宣传后,引发强烈反响,“孝心重在真情实意,而非形式排场”的观念深入人心。
陈爱华老人与家人一起过百岁生日。
谭经组老党员杨老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这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同志一生节俭自律、乐于助人,在病重期间仍再三嘱咐子女丧事从简,不得给组织添麻烦、给邻里增负担。其子杨勇军严守父亲遗训和社区规定,丧事全程一切从简,不设灵堂、不摆宴席、不收任何礼金、不举行任何封建迷信仪式,仅举行了一场庄重肃穆的遗体告别仪式。杨勇军动情地表示:“简办丧事既是对父亲遗愿的最好尊重,也是我们作为党员家庭践行‘厚养薄葬’新风的责任担当。”
在这些典型家庭的带动下,三多桥组李华家庭、熊家组汪玉兰家庭等也纷纷加入移风易俗行列,一个个鲜活事例正悄然改变着乡村风貌。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人情之美,贵在真诚;文明之重,在于实践。(来源:长沙县文明办 通讯员 汤舟)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