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沿边、不靠海,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连续5年下降,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衡阳凭什么“跑”得又快又省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唐曦通讯员许钧
近日,记者从衡阳市发改委获悉,上半年,衡阳实现社会物流总额6949.3亿元,同比增长6.4%;衡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到13.7%,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3、0.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衡阳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下降了0.3元,每创造100元GDP所耗费的物流成本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3元和0.1元。
这也意味着,按照上半年衡阳社会物流总额6949.3亿元来计算,物流费用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可节省物流成本约20.8亿元。
既不靠海,也不沿边,发展物流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的衡阳,是如何实现物流既经济又高效的?
政策和资金双轮驱动——
壮大物流产业、构建物流枢纽
今年8月,总投资8000万元的衡阳陆港顺丰分拨中心正式落户衡阳市珠晖区。该项目预计2025年底正式投产运营,将打造集智能物流、仓储配送、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快递物流区域分拣集散中心。
这是衡阳招大引强,壮大物流产业、构建物流枢纽的又一务实举措。
衡阳物流降本增效的“密码”,首先藏在政府精准有力的“有形之手”中。近年来,衡阳厚植物流产业发展的沃土,从用地保障到税费减免,从简化行政审批到开辟绿色通道,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了强大的“政策洼地”,吸引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湖南邮政湘南分拨中心、衡阳陆港枢纽、京东衡阳松木智能产业园、圆通速递湘南总部基地、美宜佳湘南区域总部等一批优质物流枢纽项目相继落户。
今年初,衡阳市又推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三年行动方案》,将现代物流业明确为支撑未来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从畅通物流通道、补齐设施短板、发展多式联运等5大方面着手,一口气明确了15条具体措施,以政策红利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衡阳市设立物流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连续4年共拨付引导资金3100万元。“这笔资金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精准滴灌’。”衡阳市发改委经贸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笔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物流枢纽基础设施、标准化园区、智慧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升级,并对开通国际国内重点物流线路、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的企业给予重磅奖励。针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项目,衡阳还积极为其争取国家超长期国债、专项债支持,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这种“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模式,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的投资热情,催生了产业集聚的“热带雨林”。
同时,衡阳大力推动物流数字化转型,搭建起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车、货、仓、线等信息资源,实现了物流订单的智能匹配和运输过程的全程可视化。货主企业可以像“网购”一样方便地查询价格、一键下单、实时追踪;卡车司机则减少了空驶等待时间,提升了运输效率。
通道与服务创新升级——
运输和仓储周转成本有效降低
运输和仓储周转成本,是全社会物流成本重要组成部分。
衡阳以构建“多式联运”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作为破题之举——
向南,依托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衡阳的货物可经铁路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无缝对接国际航运网络;向西,借助中欧班列、怀邵衡铁路等干线,“衡阳制造”畅通铁路出口通道;向东,深度融入长江流域,以水运为基础畅通多式联运,紧密连接长三角经济圈。
衡阳一跃成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让货物出衡“跑”得又快又省。
“以前公路运到港口再排队等船,动不动等三四天。现在班列18个小时直达,运输效率提升超60%,出口货物运价平均下降约30%。”湖南红光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该班列还采取“次日达”运输模式,按隔日频次稳定开行,让企业能提前完成备货计划,有效降低仓储周转成本和物流成本。
多式联运的通道创新突围,离不开服务的“软联通”。
衡阳率先成立多式联运发展联盟,统筹市内公铁水等多种不同运输方式,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联盟的示范带动和扩面提质。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衡阳华辰物流有限公司等104家成员单位,组建现代冷链物流与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积极推动辖内物流企业与高校、科研所和技工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针对“中欧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等国际物流通道,衡阳配合海关部门建立“口岸—企业”专人联系协调机制,推行“提前申报”等便利措施,确保货物到达通关口岸后,实现即到、即报、即查、即放。目前整体货物通关时间压缩30%以上,为外贸企业出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成本优势。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