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主流媒体特别是党报在数智化转型背景下的人才队伍建设被推到了关键前沿。
当前,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算法传播等数智技术,正加速重塑信息内容的生产范式和舆论传播格局,全国主要党报集团纷纷启动系统性变革,其中人才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是决胜之匙。为此,应着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既能坚守“内容为王”的新闻专业主义、善用智能工具创新叙事,又能洞察舆论生态、精准有效引导共识的复合型党报人才新军。
重构内部机制,强化数智能力考评导向。以“具备导向正确的数智能力”为硬性标准,在党报人才招聘、晋升中,除考察数据挖掘、AIGC应用、融媒产品设计等技能外,重点通过场景化考题,评估其利用技术完成政策解读、宣传引导、服务民生等任务的素养与能力,从源头把好人才关。建立量化“数智赋能主业”实效的考核体系,避免出现技术与主业“两张皮”。湖南日报社就此展开了有益探索:构建以“内容+传播”为导向的全媒体考核评价体系,其核心是推行双维考评模型。一维考评“价值”,即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与政治效能,例如政务服务平台的用户满意度、诉求办结率,重大主题报道所凝聚的社会共识等,以量化其服务深度与舆论引导实效;二维考评“传播”,即数智化产品的用户触达与影响力指标,如新闻产品的阅读量、点赞评论数、第三方平台转载量及用户停留时长等,量化其传播广度与受众反馈。可重奖那些将数智技术应用于破解现实难题、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创新主流舆论表达并产生显著效果的项目,推动党报人才队伍从“传统新闻生产者”向“集新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媒体平台的核心引擎”战略转型。
加大协同创新,搭建产教融合实战平台。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加大协同创新已成为党报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发展新生态的必然路径。湖南作为科教资源大省与媒体融合重镇,可率先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搭建产教融合实战平台。其一,共建“政—产—学—研”一体的智媒服务实验室。建议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牵头,推动湖南日报社与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水平高校及本土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共同组建“湖南数智主流媒体融合创新实验室”,重点研发主流价值算法推荐模型,探索构建民生政策可视化解读平台、智能舆论引导效能评估系统。其二,推行以真实项目为驱动的“实战练兵”模式。积极围绕打造“智慧党建”“社区数字治理”“政策精准推送”等数字化应用场景,设立揭榜挂帅式项目,组建由党报采编人员、技术骨干、高校师生构成的跨界团队,以可部署、可运营的实际应用作为最终成果,真正做到在服务大局中培养人才。其三,构建“双师”机制。定期聘请政府部门业务专家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智能传播学者、相关企业的算法工程师,为党报内容、技术、运营等关键岗位人员培训授课,大力提升其数智素养;选派资深记者编辑走进高校课堂,系统介绍如何借助数智化工具推进党报融合发展。
夯实风险治理,完善长效发展保障体系。党报数智化转型必须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进,需要健全的风险治理体系为其保驾护航。其一,实施“柔性监管”,以清晰规则界定创新边界。制定党媒数智化应用合规指南,将宏观的政治导向与战略部署转化为内容生成、数据应用、算法推荐等具体场景中的清晰操作规范。其二,以智能风控平台为载体,将“导向引领”深度嵌入业务流程,实现全周期动态导航。将合规规则转化为可自动执行的数字指令,构建“机审精准预警+人审决策把关”的融合模式。比如湖南日报社自主研发的“智眸”平台,可以涉政垂类大模型驱动跨模态内容检测,深度嵌入采编全流程。该平台上线后,推动风险管理从“事后纠偏”向“事前预防、事中干预”转变,累计检测总量已超6600万次,助力采编人员快速识别风险、精准把握导向,有效提升了他们在策、采、编、发全流程中的综合把关与决策能力、技术应用融合能力。其三,将“数据安全与伦理”深度融入党报人才培养与赋能体系,筑牢创新发展的合规底座。在数智技能培训中设置数据安全、算法合规与隐私保护等必修模块,将相关法规条款内化为人才的潜意识与本能反应,培育出一支能把控好技术双刃剑、始终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创新的可靠队伍,为党报数智化转型提供稳固的人力支撑。
(作者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Copyright © 2017 www.hnzy.gov.cn 湖南政研网 湘ICP备18001534号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承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政策研究事务中心 技术支撑:红网